鷹眼觀察團再加速!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九項重點任務之首。當下,優化消費環境,以誠信為本,共筑品質消費,是保護消費者安心消費的基石,更提振消費的關鍵舉措。
中國工業報社消費服務平臺,始終以“守護消費者權益、推動行業共治”為使命。2025年,我們以“誠信為本:共筑品質消費”為主題,聯合政府監管部門、權威媒體、法律機構及行業代表,推出“3.15特別關注”,通過促進高品質消費、高質量維權、高水平共治,讓消費者對消費內容、消費過程、消費環境更滿意,營造一個“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的優質環境。
2025中國工業報社鷹眼觀察團再行動!
繼2024年中國工業報社啟動鷹眼觀察團以來,今年3.15鷹眼觀察團再行動,面向廣大消費者發起3.15線索征集 :
直播帶貨陷阱重重
數據安全誰來保障
電商消費質從何來
人工智能欺詐多多
報料內容可發至郵箱:snowfleak@126.com
聯系人: 王老師 18810596976
新政策為消費保駕護航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行業企業必須堅決糾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強調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虛假宣傳、誘導營銷、不合理設置業務變更門檻等突出問題,信息通信行業企業必須“靶向施策、堅決糾治”。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求,相關企業必須站穩人民立場,以誠立信、守法合規,靶向施策、堅決糾治,切實以優質服務贏得群眾信任和支持,讓信息通信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體人民。【更多】
走近3·15,優化消費環境標準化在行動 ——提升消費品和服務標準,推動消費提質擴容惠民生
2024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圍繞消費品重點領域發布國家標準618項,通過強化標準引領,深入推動消費品領域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消費環境。【更多】
為解決社會廣泛關注“小案重罰”和“類案不同罰”問題,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規范和監督罰款設定與實施的指導意見》,市場監管總局認真總結各地執法實踐,于2月7日發布《市場監管行政違法行為首違不罰清單(一)》及《市場監管輕微行政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一)》(以下簡稱兩個《清單》)。【更多】
日前,經國務院批準,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印發《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綜合統籌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實施消費供給提質、消費秩序優化、消費維權提效、消費環境共治、消費環境引領五大行動,著力破除消費者反映突出的痛點難點問題,提振消費信心、激發市場活力、維護群眾利益,全面建設誠信、公平、便捷、安全的消費環境。【更多】
數據安全亟需保障
這一年多來,互聯網上出現了很多所謂“外呼”業務的廣告,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業務,就是幫助商家向手機用戶撥打自己的營銷電話,市場上俗稱“電銷”。無論是外呼智能機器人,還是真實的電話營銷人員,不經消費者同意撥打這類營銷電話,都屬于違法行為,主管部門都會進行封號和處罰。那么,這些外呼公司又是如何確保通過智能機器人進行海量外呼的同時,逃避封號和處罰呢?【更多】
近一年的時間里,在互聯網平臺上出現了很多“精準獲客”的商業廣告。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些從事“獲客”生意的商家不僅能通過技術手段,從各大互聯網平臺、手機客戶端上悄悄偷取用戶手機號碼,還將用戶打上各種標簽,把每個人的工作、生活、購物、上網等習慣進行數字化標注。隨著標簽不斷增加,每個人的畫像也更加具體,公司將這些精準的個人信息數據在市場上銷售,從而牟取利益。【更多】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技術革新為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發展機遇。然而,正如硬幣的兩面,數字經濟技術也給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了諸多結構性挑戰。在2025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到來之際,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接受了專訪,深入剖析了問題,并提出見解。薛軍教授是電子商務法起草專家組成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法律顧問。【更多】
今年全國兩會上,算法不透明和大數據“殺熟”引起不少代表委員關注。市場監管部門回應,將督促平臺企業提高算法透明度,優化算法規則。大數據算法為賦能行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用得好,“懂你”的算法能幫助商家更準確了解市場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雙方共贏。用得不好,算法淪為“坑人”的算計,會侵犯消費者權益、破壞市場生態,商家也會受到反噬。【更多】
線上買完機票,選座還得加錢?最近,民航“加價選座”的問題引發了不少網友關注。
在網上購買機票時,通常會有“選座”服務,消費者可以自主挑選座位,一般是先到先得,不用額外再支付費用。但一些航空公司卻引入了加價機制,選擇靠窗、靠過道的位置,還得另外再付一筆錢。【更多】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對2024年消費投訴舉報統計分析,電商“智能客服”備受消費者詬病,羽絨服質量問題突出,車載軟件成為消費投訴新焦點。電商平臺“智能客服”備受消費者詬病,相關投訴同比增長56.3%。消費者普遍反映“智能客服”答非所問、人工客服難聯系,導致溝通效率低下,嚴重影響消費體驗。【更多】
新型消費成監管新亮點
記者在網絡上留意到,有關手機抽獎引發消費陷阱的投訴接連不斷。在這些投訴里,“虛假抽獎”“虛假宣傳”乃至“詐騙”等詞匯高頻出現。在廣告公司的包裝下、法務“合規”的掩護下,明知誘導甚至涉嫌詐騙的互動廣告出現在了消費者的手機上。
這些廣告利用消費者疏忽與僥幸心理,讓商家獲利,消費者權益受損,維權艱難。【更多】
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平臺經濟發展,市場監管總局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并重,大力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去年,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多個部門開展網絡市場監管促發展、保安全專項行動,持續優化平臺經濟競爭生態。今年,我們將著力優化監管方式方法,大力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更多】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今世緣董事長顧祥悅就加大對電商平臺監管力度、支持“新農人”推動鄉村振興等建言。顧祥悅認為,強化稅收監管與數據共享,盡快出臺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信息報送規定,對電商平臺實行嚴格的稅收稽查機制,強制平臺按季度向稅務部門提供商戶交易數據,打擊刷單、虛開發票等偷逃稅款行為,并建立跨部門數據共享平臺,提升稽查效率。【更多】
近年來,隨著老年人“觸網”程度加深,針對他們的精準“圍獵”套路在增多。加強老年人網絡安全保障,對保障老年群體權益、促進社會和諧意義重大。“老人剛學會用手機上網,就被騙了”“看到‘掃一掃領禮物’,父親就走不動道”……隨著技術進步與智能手機普及,越來越多的銀發群體跨越“數字鴻溝”,融入網絡生活。然而,由于對網絡技術和規則了解有限,風險防范意識薄弱,老年人容易掉入“數字陷阱”。【更多】
地方消費維權新趨勢
江西省2025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新聞發布會近日在南昌市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4年,江西省市場監管部門依托全國12315平臺,共登記消費者咨詢、投訴、舉報94萬余件,訴求辦結率超過99%,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8400余萬元,全省投訴公示率超過98%。【更多】
記者近日從湖北省宜昌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今年宜昌市市場監管系統將著力在營商環境、安全監管、質量工作、知識產權、監管執法、消費環境等方面推出創新舉措。
在營商環境方面,將聚焦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問題和環節,探索推出一批務實管用的原創性、差異化改革舉措,積極開展小微企業分型分類,加大個體工商戶精準幫扶力度,定期認定“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并實施重點培育。【更多】
中國工業報 ? 中國工業新聞網 聯合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