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今天(27日),記者從國家能源局了解到,我國自主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正在批量化建設,國內核準在建數量達到20臺,核電機組的安全性和經濟性也在不斷優化。
在“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過程中,安全性和經濟性指標正在不斷優化。在福建,漳州核電1、2號機組已累計完成近200項設計優化,包括反應功率提升改進、抗大飛機撞擊設計優化、通風系統及其支持系統綜合優化等,有效縮短了工程建設工期,在機組建設成本和全壽期運行維護方面預計可產生約40億元的綜合效益。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最近“華龍一號”的批量化建設項目很快也要完成建設,進入調試和試運行的階段。我們在漳州建設的“華龍一號”改進的這種技術,在海南同樣也有兩臺。
數據顯示,“華龍一號”國內核準在建20臺,裝機2404萬千瓦,占全國核電在建裝機的56.9%?!叭A龍一號”相關設備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300多家企業。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華龍一號”的安全性要高于國際上三代核電的安全指標,至少一個量級。它的運行狀態十分穩定,也進一步驗證了中國自主的核電技術,它的先進性、成熟性和可靠性。
在廣西,防城港核電站“華龍一號”4號機組近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這是今年國內首臺投產的核電機組,我國在運核電機組數量也上升至56臺。
南方電網廣西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總經理曹偉:4號機組投運后,核電在廣西電網統調裝機中的占比由5.1%提升至6.9%,使廣西“水火核風光”占比更趨合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