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海油獲悉:9月19日,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投產,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海葵一號”攜手“上崗”,標志著我國全類型深水油氣裝備的設計、建造和安裝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由流花11-1和流花4-1兩個油田組成,平均水深約305米,主要生產設施包括總高度達428米、總重量超5萬噸的“海基二號”,總高度近90米、最大儲油量6萬噸的“海葵一號”。項目計劃投產開發井32口,高峰日產油約2700噸,油品性質為重質原油。
流花11-1油田是我國第一個深水油田,1996年建成投產,推動當年我國海上原油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作為開發難度較大的深水礁灰巖油田,歷經28年開采,流花11-1油田采出程度仍然較低。中國海油開展油田綜合調整項目研究,推動油田群可采儲量和采收率大幅提升,開采壽命延長30年。流花11-1和流花4-1油田聯合開發,迎來二次開發的機遇。
按照常規模式,深水油氣田開發一般采用“水下生產系統+浮式生產裝置”,但成本較高且技術難度大。項目團隊開創“深水導管架平臺+圓筒型FPSO”開發模式,即“海基二號”進行原油開采,預處理后輸送到“海葵一號”處理成合格原油儲存、外輸。
近10年,全球70%至80%的新油氣田發現在海洋,其中近三分之二集中在深水區。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仍處于初期階段,增儲上產前景廣闊。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建設歷時近4年,中國海油聯合國內40多家制造業企業,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實現S420級超強度鋼、高韌性永久系泊聚酯纜繩、自研中央控制系統等3項世界首創技術和15項關鍵技術國內首次應用,具備了根據不同海域、不同油田,自主設計制造不同類型深水油氣裝備的能力。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審核|郝珺石
編輯|郭煒桐
校對|向歆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