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要求,到2027年,新型儲能制造業規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億元以上規模的生態主導型企業3到5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長壽命、經濟可行的新型儲能產品供給能力持續提升。
實現新型儲能電站電池模塊級精準消防
征求意見稿明確,新型儲能制造業是為新型儲能提供能量存儲、信息處理、安全控制等產品的制造業的總稱,其以新型電池等蓄能產品和各類新型儲能技術為主要領域,也包括電源管理芯片、電力電子器件、熱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統等的生產制造。
征求意見稿要求,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制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優勢企業梯隊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新型儲能制造業規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億元以上規模的生態主導型企業3到5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長壽命、經濟可行的新型儲能產品供給能力持續提升。產業主體集中、區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不斷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顯著增強,標準體系、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更加健全。新型儲能系統能量轉化效率顯著提升,熱濫用和過充電不起火、不爆炸,實現新型儲能電站電池模塊級精準消防,保障全生命周期使用的安全可控。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更好滿足電力、工業、能源、交通、建筑、通信、農業等多領域應用需求,為推動能源革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堅實物質保障。
鼓勵新型儲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強強聯合
為實現以上目標,征求意見稿提出實施產業協同發展推進行動。
在科學謀劃產業布局方面,組織開展新型儲能制造業發展戰略研究,引導企業把握發展節奏,結合區域內產業基礎、市場需求等情況,合理制定產業發展目標,有序部署產業規模。鼓勵儲能電池及關鍵材料企業向可再生能源富集、礦產資源充足、運輸條件便利、基礎設施完善、應用場景豐富的區域聚集。支持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地聚焦新型儲能領域,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構建戰略引領、創新驅動、專業賦能的產業發展格局。
在優化供需關系方面,要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推動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效聯動發展。引導上下游穩定預期,完善配套體系,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供需對接,推動形成產業鏈融通發展的協同聯動機制。引導各地區科學有序布局新型儲能制造項目,依托研究機構開展行業運行監測預警,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在培育產業優質企業方面,鼓勵新型儲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強強聯合,構建龍頭帶動、重點攻堅、梯隊協同、鏈群互動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加快培育一批牽引能力強、輻射帶動廣、集群效應大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充分發揮行業帶動作用引領產業生態集聚。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和高新技術企業,建設一批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引導重點企業做強差異化、特色化長板。
加大政策支持化解行業“內卷”現象
在保障措施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加大政策支持。統籌利用中央及地方相關政策資源,支持新型儲能關鍵技術攻關,開展多場景新型儲能應用試點示范。在儲能產品運輸等環節為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用好綠色金融工具,鼓勵保險機構圍繞新型儲能電站開發保險產品。
征求意見稿還提出,加強產業發展整體規劃布局和運行監測,推進產業創新轉型升級和健康有序發展。積極探索央地聯動和區域協同發展模式,引導各地區因地制宜推進產業合理布局,鼓勵地方出臺支持新型儲能制造業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發展的專項政策。建設政府與企業共同參與的質量監督與行業管理體系,研究建立以強制性國家標準為基礎的儲能電池產品安全推薦目錄。
同時,要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推動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鋰電池行業規范管理,落實新型儲能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新型儲能產品質量監督。加強對專利侵權、市場壟斷等違法違規行為的預防和懲治,化解行業“內卷”現象,維護健康公平市場環境。鼓勵第三方機構、行業組織等積極發揮監督作用,建立正向引導市場的產業合作機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