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在全球氣候討論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是全球能源技術革命的重要方向,已成為各國政府加快能源轉型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結束的在阿塞拜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通過了《氫能宣言》,就擴大綠氫生產、推動灰氫脫碳、加強國際合作、拓展氫能應用領域四大方面達成承諾。同期,氫能正式納入國家能源法。戰略地位舉足輕重。
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關注氫能領域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11月28日,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UNDPChina)與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華南氫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關村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產業聯盟和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等承辦,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協辦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人才發展峰會”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利召開。本次峰會作為全國首個由國際機構主導的國際氫能產業人才會議,聚焦氫能領域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探索為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技能型人才支撐的路徑。
11月27日下午,16家產業鏈龍頭企業及10余家職業院校進行產教深度對話,達成了全國首個氫能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共識“氫能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南海共識”。28日,大會以主題研討和公開課的形式展開,包括氫能產業人才需求專題研討和產教融合氫能人才培養專題討論,覆蓋了氫能產業人才的培養現狀、需求及未來發展方向。
當天上午,氫能產業人才發展峰會全體大會召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駐華代表張衛東主持會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副代表JamesGeorge(喬展)、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柏杰、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教學處副處長余紅平、佛山市副市長徐童分別致辭。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駐華代表張衛東
JamesGeorge(喬展)副代表在致辭中表示,氫能作為清潔能源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為綠色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并創造大規模的就業機會。他提到,國際勞工組織預測,到2030年,綠色經濟可創造2400萬個就業崗位,但技術人才短缺已成為制約這一潛力的重要因素。他回顧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自2003年以來在中國的氫能人才培養實踐,通過試點項目在佛山及其他地區培訓了超過1300名學生,為氫能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峰會,與各方攜手推動氫能產業人才建設,共創綠色包容的未來。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副代表JamesGeorge(喬展)
柏杰副司長指出,發展氫能產業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長期以來,高新司對清潔氫“制-儲-輸-用”全鏈條技術研發進行支持,并堅持試點先行,支持有條件地區率先開展清潔氫技術、裝備綜合集成應用。他強調,下一步,高新司將在技術創新、示范應用、人才培養、產業生態構建等方面持續發力,助力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余紅平副處長表示,氫能作為清潔能源載體,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職業教育是解決氫能產業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徑,要進一步優化氫能相關職業教育專業布局結構,深化專業、課程、教材、教師、實習實訓等教學關鍵要素改革,不斷增強人才培養適應性。
佛山市副市長徐童
徐童副市長表示,近年來佛山不斷吸引并匯聚眾多高能級科研平臺與頂尖人才,形成了強大的科研集群效應。尤其是南海區,是全國氫能人才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利用這一優勢,佛山積極推動氫能應用場景的廣泛拓展。全市累計推廣應用氫能源汽車超1600輛,涵蓋各類車型。工業、電力、農業以及健康服務等領域,佛山也以南海為主陣地開展了廣泛的氫能化應用。目前,南海正緊鑼密鼓地謀劃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強支撐工作,通過在交通、工業、生活、旅游、拓展氨氫來源、加氫站點建設、三級氨氫網絡建設、載體建設等八個方面的“強支撐”,預計撬動超200億元的投資,進一步打造世界級氫能科技研發中心、氫能裝備超級市場、氫能普及應用范本和氫能投資首選之地。佛山將全力支持南海氫能產業發展,推廣南海在氫能應用場景的開拓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協會理事長歐陽明高院士
隨后,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協會理事長歐陽明高院士通過視頻為大會寄語。他表示,氫能是未來能源革命的重要載體,在交通、發電和化工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未來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約1.5億噸綠色氫能,然而目前氫能技術的經濟性和效率仍需突破;當前氫能產業的人才儲備嚴重不足,相較其他新能源領域仍需大幅提升規模與質量。歐陽明高院士呼吁社會各界加強人才培養力度,為即將到來的氫能產業快速發展做好準備。
佛山仙湖實驗室戰略科學家、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程一兵
佛山仙湖實驗室戰略科學家、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程一兵在主題報告中分享了氫能技術在高溫工業應用中的成功實踐。他介紹,仙湖實驗室率先研發并推廣了氨氫零碳燃燒技術,實現了世界首條純氨燃燒生產線在佛山的落地應用。他指出,高溫工業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氫能和氨燃料為實現零碳工業提供了重要解決方案。企業的擔當與遠見、政府的支持以及團隊的協作是氫能技術產業化的關鍵保障。他期待以此次峰會為契機,推動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加速氫能技術的規模化應用。
中電聯人才評價與教育培訓中心主任、全國電力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張慧翔
中電聯人才評價與教育培訓中心主任、全國電力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張慧翔在“創新賦能未來技能塑造人生氫電協同發展共筑綠色家園”主題報告中表示,職業教育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對新型電力系統和氫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已成為全球最大規模,每年培養畢業生超過1000萬人,其中大批高技能人才為綠色經濟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他強調,職業教育未來將從“立德樹人”“產教融合”“職普融通”等多個維度進行改革,全面服務于氫能與電力協同發展的需求。同時,他呼吁將氫能人才培養納入全國職業教育布局,并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動氫能產業技能人才的體系化建設。
“產教融合氫能人才培養南海共識”(以下簡稱“南海共識”)達成。28家包含科研機構、行業組織、龍頭企業和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單位聯合發布南海共識,南海區委書記顧耀輝、中汽中心戰略規劃與科技創新部總經理朱向雷、廣東省環保學院副校長馮定堅等代表在現場共同啟動了發布裝置。南海共識以“政、產、學、研、用”五方主體協同為核心,著眼于氫能全產業鏈的人才需求,通過產教融合、資源整合,為行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共識的發布將為全國范圍內的氫能教育與產業合作樹立標桿。
峰會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UNDPChina)與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共同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經濟職業學院”項目最新成果。自2021年啟動以來,學院累計培養學生322人、師資9人,并推動佛山本地培養學生1044人、師資40人,同時完成了6門課程教材與題庫開發,開展13項研究課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副代表喬展表示,此項目通過國際化教育模式的引入和本土化課程體系的搭建,有效促進了區域氫能產業的人才供給,展現了職教創新為區域經濟發展賦能的實踐成果。
“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經濟職業學院”項目最新成果發布儀式
峰會期間舉辦的佛山市氫能電子系統職業技能競賽圓滿落幕,95名選手經過激烈角逐,最終16名表現優異者獲獎,其中4人榮獲“佛山市技術能手”稱號。頒獎儀式上,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UNDPChina)項目管理辦公室及實施辦公室的代表為獲獎選手頒發榮譽證書。
佛山市氫能電子系統職業技能競賽頒獎儀式
全體大會的專題研討環節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戰略規劃與科技創新部總經理、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向雷主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副秘書長王克杰分享了“基于產業崗位需求的就業育人新模式”,西班牙氫能協會主席JavierBrey分享“歐洲氫能產業發展概況和西班牙氫能產業大學、職業教育概況”的報告,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于民對“中國氫能產業人才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和分享。國家電投集團佛山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磊則圍繞“企業端氫能產業人才需求”展開了探討。
28日下午,大會繼續開展了產教融合氫能人才培養專題研討會、氫能示范公開課等活動。此次峰會為氫能產業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搭建了國際化的對話平臺,通過多維度、多層次的探討,凝聚了共識,為推動氫能產業與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樹立了標桿。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南海區政府以及與會各方均表示,將以此次峰會為起點,加強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之間的聯系,共同助力全球氫能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