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電南瑞參建的黃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裝機最大水電工程——瑪爾擋水電站5臺機組全部投產,實現全容量投產發電,央視新聞頻道對此進行專題報道。
央視新聞頻道報道電站投產發電情況
瑪爾擋水電站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拉加鎮上游的黃河干流上,所處地區平均海拔3300米,共安裝4臺單機容量55萬千瓦和1臺單機容量12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232萬千瓦。電站作為國家和青海省重點能源項目,是“西電東送”和“青電入豫”的骨干電源點。電站全面投產后,預計年平均發電量可達73.04億千瓦時,可滿足182.5萬個年用電量為4000千瓦時的家庭用電需求。電站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22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16萬噸,對青海省打造清潔能源高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在瑪爾擋水電站建設中,國電南瑞所屬南瑞水電承擔了電站的大壩安全監測自動化系統、機組狀態監測系統、振擺保護系統、流量計測量系統、水調系統數據上傳調度等建設任務。
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衛士”
瑪爾擋水電站壩高211米,正常蓄水位海拔3275米。水庫總庫容為16.22億立方米,相當于113個西湖的水量。電站大壩安全監測自動化系統采用南瑞水電新一代全國產化自研DAU3000現地數據采集傳輸終端,具備快速采集、高適用性、在線狀態監控等特點,結合智能測站系統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可全天候全時段監測大壩和輸水發電系統結構健康狀態,為瑪爾擋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機組穩定運行的“健康醫生”
電站機組狀態監測系統和振擺保護系統的核心裝置采用南瑞水電自產的SJ90系列產品。作為南瑞水電自主研發的第三代高速采集裝置,SJ90C采用獨立的模塊化結構設計,參照國際API670標準,基于嵌入式Linux系統,擁有強大的并行計算能力,支持BNC緩沖輸出,是新一代的設備監控和邊緣計算終端,可兼容各種工作傳感器。狀態監測系統和振擺保護系統作為實現主設備狀態運行檢修管理、提升生產運行管理精益化水平的重要技術手段,通過各種傳感器技術、廣域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實現機組、主變、GIS等設備運行狀態實時感知、監視預警、分析診斷和評價預測,指導機組安全、可靠、經濟運行。
南瑞水電技術人員調試機組狀態監測系統
精準水庫調度的“流測大師”
電站流量計測量系統采用南瑞水電自產UF911多聲路超聲波流量測流裝置。該裝置運用先進的多脈沖技術、信號數字化處理技術以及糾錯技術,在大口徑流量測量領域具有顯著技術優勢,以“聲”測流不影響管道的正常工作,測量距離遠、抗擾能力強、換能器壽命長,能更好地適應工業現場環境,滿足水電站各種復雜工況下的流量測量需求。流量實時在線監測為優化上游水庫調度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達到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優化機組運行效率的目的。
瑪爾擋水電站
電站運行調度的“智慧大腦”
2024年7月,南瑞水電承擔的國能西寧生產指揮中心集控系統項目通過竣工驗收。國能西寧集控中心作為瑪爾擋水電站的上級調度機構,是一個大型多能源集控中心,負責國能青海公司所有光伏電站、水電站的生產管理、應急指揮、設備監視和集中控制,目前已接入16座光伏電站、4座變電站和瑪爾擋水電站。國能西寧集控系統采用南瑞IMC智能一體化管控平臺,通過各電站端自動化系統獲取電站實時生產數據及狀態、報警信息,實現“五遙”功能。完善“無人值班、基地運維、遠方集控、數智運營”的生產指揮調度模式,解決了困擾發電企業的融合程度低、標準不統一、信息共享困難、業務協調難、網源協調差等管理難題,推動青海區域電力生產邁入智能化、數字化、集約化管理新階段。
黃河流域青海段干流占黃河總長不到三分之一,但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卻幾乎占到了全流域的一半,是中國水能資源的寶庫,瑪爾擋水電站的全面投產有力推動了青海段“水風光蓄”多能互補全清潔能源一體化項目的進程。下一步,國電南瑞將持續發揮自身科研、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積極助力大型水電及新能源項目規模化開發,大力支撐水電集控、新能源集控和抽蓄集控高質量建設,為保障電力供應和加快能源轉型作出更大貢獻。(倉義東、闞正明、劉鏢峰、余笑)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