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醫改帶來的巨大商機面前,跨國醫藥巨頭頻頻出手值得關注。
繼宣布與先聲藥業成立合資公司、與國藥控股合作疫苗項目后,美國默沙東公司于2011年12月初在北京對媒體宣布,亞洲研發總部落戶中國,承諾未來五年內在中國投入15億美元資金,進行研發總部的建設和創新藥物的研發。
近年來,受國際宏觀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以及越來越多的專利藥到期、新藥上市數量匱乏等因素的影響,跨國制藥巨頭業績增長放緩,從而將研發重心轉移到發展較好且較為穩定的中國市場。
研發總部落戶中國
據介紹,默沙東亞洲研發總部一期工程將于2014年在北京完工,屆時將有約600名工作人員進行藥物研發、轉化性研究、臨床開發、注冊事務及外部研發項目,研發領域涉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近年來發病率日益上升的疾病。
“默沙東擁有驕人的傳統,那就是將科研突破轉化為創新的藥物和疫苗,改善人類的健康。”默沙東中國主席兼總裁馮納璽稱,“自1992年進入中國以來,我們為默沙東的藥物和疫苗能夠幫助中國人民提升健康水平而深感自豪。我們期望通過加大直接研發投入,為中國公眾帶來更多的產品和服務。”
中國是默沙東全球增長戰略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該公司中國區總部設在上海,目前在中國設有10大區域,員工超過5000人,在中國建有三個工廠,提供藥品與醫療器械,業務范圍包括包裝、材料管理、質量保證、工程服務與出口等。
馮納璽表示,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新產品在中國上市,新產品將覆蓋糖尿病以及女性健康領域,將依托中國強大的醫學科研人才和創新的平臺,在多個領域創造出更好、更新的藥物和疫苗。
記者了解到,默沙東2010年列全球制藥企業排名第四位,銷售額超過390億美元,在全球設有10個研究中心、33家工廠,全球共有約5.52萬名雇員。該公司把“對內致力于核心治療領域的深入研發和專業技能的提升,對外通過戰略性的合作開展創新。”作為全球科研策略的定位。
與默沙東在中國設立研發總部姍姍來遲不同,制藥巨頭美國輝瑞公司7年前就宣布亞太區研發中心落戶上海,并在中國啟動一系列的合作項目,以充分發揮本地科技人才的技能。時任輝瑞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安高博稱,“研發中心成立后,我們能更快速度向中國市場推出具有創新性的新藥物,同時中國在輝瑞全球研發環節中當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推進本土化戰略
“亞洲研發總部的成立是公司戰略實施中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的戰略就是在快速增長地區打造研發能力,構建合作關系,贏得市場。”默沙東公司實驗室總裁金彼得博士表示,“通過戰略性地在華建立亞洲研發總部,將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研發能力,促進與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科研人員的合作。”
對于默沙東在中國的發展前景,馮納璽表示對于公司在中國的長遠發展非常樂觀,將繼續向中國市場提供核心產品,并且讓很多尚未在中國上市的新產品,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希望能夠進入中國的醫保目錄。同時,跟本地的企業進行合作,做到優勢互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分析,盡管外界無法獲悉默沙東中國區的具體業績,但該公司進入中國雖然已有20年光景,發展業績不佳。“阻礙其發展的除了藥價過高問題,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其沒有拳頭產品,并且銷售渠道不夠理想,本土化戰略推進緩慢。”
為改變這種狀況,默沙東近年來動作頻頻,以增強其在中國市場的話語權。2010年,該公司曾將一款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降價52%,并成為首個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外資原研藥。此后,又宣布將與先聲藥業計劃成立合資公司。
業內人士指出,與輝瑞聯手上海醫藥、九州通,諾華借道中國疫苗企業浙江天元如出一轍,默沙東與先聲藥業的合作以及亞洲研發總部落戶中國都是在為其全面推進本土化做準備。
“中國市場比其他任何地方的發展速度都快,到2020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疫苗市場。”談及默沙東發展戰略,馮納璽曾對記者表示,默沙東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通過強化自身業務、尋找戰略合作伙伴以及并購等方式進一步拓展市場。
緊盯中國機會
“火熱的中國醫藥市場正吸引著所有人的注意力。”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副院長俞雄表示,預計未來10年中國藥品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0%,到2019年將達到40188億元,成為國際上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
事實上,外資巨頭把亞洲研發總部設在中國的趨勢兩年前就出現了,默沙東不是第一個,也不應該是最后一個。而這種趨勢也彰顯了制藥巨頭們看重并加速拓展中國市場。
不過,與默沙東中國研發總部高調“開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世界最大制藥公司美國輝瑞公司在2011年初宣布將關閉其在英國運作長達50年的研發中心。該中心是歐洲最大的研發基地,基地的2400名員工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世界頂級的高技術人員,每年輝瑞投資在該中心的研發費用高達5.5億英鎊。該公司對關閉中心作出的解釋是:為全球業務重組做出的決定。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與歐美市場的疲軟相比,印度和中國市場則給跨國藥企走出困境帶來曙光,藥品研發和生產正越來越快地向這些地區轉移,中國新藥研發的條件對跨國制藥企業來說已變得越來越具吸引力,他們紛紛把目光放在了中國,并加速了拓展這片市場的步伐。
“我們依然十分看好中國市場。”負責輝瑞品牌傳播工作的一位負責人1月12日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目前輝瑞在中國擁有上海和武漢兩個研發中心,以及6家工廠。記者了解到,2011年,輝瑞在中國先后與上海醫藥、海正藥業、吉林國原等公司建立了合資合作關系,加速掘金中國醫藥市場。
而勃林格殷格翰2001年出資1億歐元用于在華擴建生產工廠和設立化學品研發中心,諾和諾德2002年在中國成立致力于生物技術研究的研發中心。羅氏、阿斯利康、禮來、諾華、強生、GSK也都陸續大手筆投資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有的甚至位于中國的研發中心已獨立成為跨國企業輻射全球的研究基地。
專家指出,跨國公司瞄準了中國“物美價廉”的科研人才、某些領域雄厚的科研基礎和豐富獨特的疾病資源。有數據表明,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費用要比在歐美國家低三成左右。而中國大量的患者樣本,也會讓臨床試驗中樣本采集非常便捷。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