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0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欄目報道了黑龍江飛鶴甘南歐美養殖公司數十名工人感染布病一事,11月16日《法制周末》再次以《傳染病危機考驗飛鶴乳業數十位員工被證實感染》為題進行報道,引發了社會對于這個老牌乳企的重新審視。此后飛鶴集團開展了緊張的危機公關。
11月18日,飛鶴官網發表《飛鶴乳業關于媒體報道“飛鶴甘南歐美養殖場員工染病”的聲明》。聲明稱,事件系勞資糾紛造成,飛鶴甘南牧場奶源未受污染、安全可靠、飛鶴在售奶粉均為合格產品。
同日,黑龍江甘南縣畜牧獸醫局出具了《關于媒體報道“飛鶴甘南歐美養殖有限公司人感染布病”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飛鶴甘南牧場奶牛全部為進口奶牛,進口及入場檢疫十分嚴格,養殖場環境良好,未發現異常狀況。
然而,種種疑問依然不斷。
感恩節的禮物
11月24日是感恩節。對于飛鶴乳業的員工來說,這個感恩節與往年大有不同。因為在21日,他們就收到了一份來自集團董事長冷友斌的“禮物”。在感恩節里,冷友斌沒有像時下很多企業一樣感謝消費者對于飛鶴乳品的鐘愛,而是表達了飛鶴對于員工的感激之情。
這份“禮物”就是董事長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信里說,“近期飛鶴合作單位甘南歐美養殖有限公司因員工勞資糾紛一事,引發了媒體輿論二次關注與消費者信任危機。作為公司董事長,首先感謝全體員工在面對此次事件中的表現,你們為此徹夜不眠,堅守崗位,在理性面對的同時,大家的每一句互相安慰,化解掉的不只是工作的疲勞,更是心靈的撫慰,對外界的每一句解釋都發自心底的肯定與自信。”
在信件的最后,冷友斌再次對全體員工表示感謝。“沒有人可以永遠一帆風順,沒有哪個事業不經歷風雨,多難興邦,厚積薄發,跌倒要靠自己爬起來,尊嚴要靠自己贏得,全體飛鶴員工,不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感謝有你同行,感謝有你一起堅守,我堅信有了你們的表現,就一定有飛鶴美好的未來。”可謂感人肺腑。
憋屈的糾紛
冷友斌如此頭疼,發出如此苦情的便是最近吵的沸沸揚揚的飛鶴員工感染布魯氏桿菌事件。
在國內乳企里,飛鶴乳業是為數不多的傳奇。
2002年3月,飛鶴加盟飛鶴國際有限公司(ADY),成為其在中國的第一家獨資企業,專業從事營養乳品的科研開發與生產銷售;2003年5月,飛鶴乳業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乳品行業第一家在美國上市企業;2005年4月,飛鶴乳業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2007年7月,飛鶴乳業總投資近6億元的歐美國際示范牧場項目開建;2007年底,飛鶴僅原料粉銷售收入就突破3億元大關,并遠銷亞非、中東、歐洲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初,飛鶴奶粉銷售實現單月過億元,奶粉及三粉業務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2008年3月,飛鶴憑借超強實力榮獲“2007嬰幼行業奶粉類十佳品牌”同時奪得“最具活力品牌”獎。
眾多的光環讓飛鶴的名譽顯得愈加珍貴,畢竟經歷了2008年嬰幼兒奶粉事件之后,中國乳業已經變得極其脆弱,而飛鶴作為民族乳業的佼佼者,它的生死甚至可能再一次影響中國乳業的發展。
對于飛鶴來講最致命的是,由其生產出的奶粉質量是否安全可靠。如果被鑒定為不可靠,那么這勢必影響公司的發展乃至生存。
布魯氏菌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簡稱布病。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接觸病畜皮膚黏膜接觸傳染,主要是通過病畜的分泌物,如接產、擠奶等;二是經消化道,如誤食未經妥善處理的病畜的肉品、奶品等;三是經呼吸道,吸入布魯氏菌污染的塵埃或氣溶膠。這種病有潛伏期,時間長短不一,短則一周,長則一年。
也就是說,如果飛鶴奶牛感染了此種傳染病,且感染這種病的奶牛在病期間依然為市場銷售的乳品供奶,那么就有可能造成食用病牛乳品的消費者們感染布病。而飛鶴的消費者們還是在襁褓中的嬰兒。
據報道,幾十名飛鶴工人證實,百余頭奶牛陸續染病且病牛產的奶也一直在供給生產線。而飛鶴則否認此事,稱奶源安全。“我們所有的奶牛在進場的時候,都會有隔離,有檢驗,沒有一起是有這種病菌的。”飛鶴牧場的奶牛都是從布魯氏桿菌的凈化區澳大利亞進口的,進來之后先會對奶牛進行隔離檢測,確保奶牛沒有問題后,才會引進到牧場當中來。
隨后,飛鶴進入了緊張的危機公關。11月18日,飛鶴官網發表:飛鶴乳業關于媒體報道“飛鶴甘南歐美養殖場員工染病”的聲明。
聲明稱,1.飛鶴牧業正積極處理員工勞資糾紛。飛鶴牧業聯合飛鶴乳業成立了“牧場患病員工妥善處置小組”,并會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落實賠償事宜。
2.飛鶴甘南牧場奶源未受污染、安全可靠。11月18日,甘南縣畜牧獸醫局對飛鶴甘南歐美養殖場的奶源檢驗結果證實:奶源安全無污染。
3.飛鶴在售奶粉均為合格產品。飛鶴在售所有批次奶粉均通過國家質量檢測,此外,飛鶴還通過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委托第三方檢驗機構對部分國產奶粉品牌的月月抽檢。
甘南縣畜牧獸醫局確實于18日出具了《關于媒體報道“飛鶴甘南歐美養殖有限公司人感染布病”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飛鶴甘南牧場奶牛全部為進口奶牛,進口及入場檢疫十分嚴格,養殖場環境良好,未發現異常狀況。據調查分析,該場使用布病疫苗過程中,對人有一定致病力,不嚴格按規定操作,很容易感染。
調查報告稱,2010年12月份至2011年3月份,牧場分階段對牛群進行了布病免疫,在免疫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有11名員工感染布病,公司積極安排員工進行治療,但因員工要求賠償一事雙方未達成最終協議,所以導致事件發生。
連串的質疑
在感恩節里,飛鶴集團董事長記起了飛鶴的員工跟他一起站在統一戰線上,然而,也是因為集團與員工的勞資糾紛才發生了此次危機事件,而飛鶴的聲明里,對于員工病情只字未提,只是強調正在積極處理糾紛。后面的兩條則是,強調奶源未受影響,奶粉質量安全。而甘南縣畜牧局出具的報告,也在強調員工患病,可能是防護措施不當造成。
此前媒體報道,在甘南縣政府網站,甘南縣縣委書記王洪公開講話稱,2010年,企業實繳稅金6707萬元,飛鶴實繳稅金4000萬元,是全縣稅收支柱企業。
嬰幼兒配方乳粉“月月抽檢計劃”是5月份,乳制品工業協會委托第三方檢驗機構——國家乳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北京、太原、哈爾濱、上海、西安等城市的超市、商場和專賣店銷售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進行質量抽檢。檢驗依據現行強制性國家標準。記者查看了乳制品協會對飛鶴乳業的抽檢報告,各項指標確實是合格的,但是仔細查看,通篇的檢測似乎沒有涉及布魯氏菌的檢測。那么乳制品協會的月月抽檢報告能夠證明飛鶴乳品布魯氏桿菌的清白嗎?
另外,據《北京晨報》報道,果殼網化名“少個螺絲”的乳業專業博士介紹,接種疫苗對預防奶牛感染布魯氏菌病有一定的作用,但接種過疫苗的奶牛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這些抗體會干擾對奶牛的血清檢驗結果,使人難以區分奶牛血清中的抗體究竟是因為患病而產生的,還是因為注射疫苗產生的。因此,為了能在體檢中盡早發現疫情,各國通常都不給奶牛注射疫苗。只有當無法及時有效地隔離和捕殺患病奶牛時,才會使用疫苗來保護那些未染病的奶牛。“少個螺絲”分析,如果確實如報道所說,飛鶴乳業確認了員工是在奶牛接種疫苗時感染了布魯氏菌病,那也幾乎可以肯定,的確是有奶牛患了布魯氏菌病。
照此說來,飛鶴乳業是否在撒謊?記者曾就此疑問聯系過飛鶴集團董事長冷友斌的電話,但是其電話一直處于關機狀態。
許多問題依然是個謎。
嬰兒配方乳粉中現行國家強制性標準的檢驗項目為何沒有布病的檢驗這一項?以后會否在增加此項細菌的檢測?嬰兒配方乳粉能否檢測出布病細菌?對此,記者曾試圖聯系中國乳品工業協會,但其理事長宋昆岡回復,臨近年底很忙,不能接受采訪。
諸多疑問,本報記者將繼續關注。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