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晚會上,演員黃渤身著一身藍色工裝富有動感的演唱,引起諸多關注。之后多家媒體爆料黃渤所穿衣服是愛馬仕同款,黃渤本人回應稱,衣服是國內設計師專門為其表演節目定制的,是純粹的中國設計、中國制造。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會長張慶輝近日表示:“這說明,越來越多的本土設計師開始走向時尚前沿,中國本土的設計師和品牌已經得到了中國主流消費群體的接受和認同,而且中國本土設計師在風格和水平、當下流行元素運用方面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自如。根據中國人的特點設計出相應氣質的作品,這也是整個中國時尚界進步的標志,在某種程度上也表明本土設計師的成長?!?
本土品牌得到認可
回首服裝行業近幾年的發展,從全球經濟的低迷到中國經濟的調整,從消費增長的放緩到綜合成本的提高,從產業要素的變化到競爭格局的重組,中國服裝業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在這樣的艱難環境中,行業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發展觀和價值觀日益清晰,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品牌優勢地位進一步增強,中國服裝業取得了內涵式發展的新成績,富有特色的區域品牌不斷提升。
張慶輝說,設計品牌從來不是孤立的,從流行元素的傳播,包括承載了流行和時尚元素的品牌,到最終消費者的選擇,是一個動態的也是一個需要不斷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過程。時下歐美風、韓潮等的流行,正是消費者審美觀覺醒的一個見證。中國服裝品牌和中國服裝設計僅僅走過了30年的發展歷史,很多品牌和設計師都是產生于上世紀90年代,我國服裝設計整體處于不斷借鑒吸收和發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國外不少服裝設計的確值得我國設計師學習。但是,經過30年的不斷學習和積累,中國服裝設計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中國的服裝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很好地將流行元素、時尚資訊,通過東方人的方法表達了出來。中國本土的服裝品牌在國內服裝市場份額占有絕對優勢地位,就說明中國服裝設計師已經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認可。
一味地推崇國外品牌,這是一種傳統的固有觀念?,F在,已經到了應該為國產品牌搭臺唱戲、鼓勁吶喊的階段。張慶輝告訴記者,中國在服裝設計上并不落后于國外服裝設計,落后的是宣傳。在品牌宣傳方面,張慶輝認為,我國服裝業需要借助傳媒,或者其他宣傳手段,把服裝時尚資源聚集到一起,給整個時尚界提供一種多角度的平臺。這其中,他認為應該集結行業和國家的力量,去倡導本土的設計和本土的品牌,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了解身邊的時尚,也就是從國家的層面去大張旗鼓地推崇本土品牌?!霸谛麄鞣矫?,我國跟歐美、韓國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張慶輝認為,品牌是消費者和生產者建立的一種牢固的信賴,未來中國服裝品牌應該在質量、創新、快速反應、社會責任方面承載我國悠久文化的傳統,大力營造時尚文化創意的輿論氛圍,提高全民服飾文化素養,倡導文明消費觀,以影響、輻射和引導消費,結合當下國際的流行和時尚,更好地反映中國消費者的精神風貌,滿足當下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實現整個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
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地位鞏固
經歷了多年的持續發展,當今的中國服裝業在取得整體全面進步的同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12年服裝行業經歷了歷史上最為艱難的一年,據中國服裝協會發布的數據,我國服裝出口數量從2012年到2013年經連續13個月負增長,但2013年9月、10月出現平穩、小幅增長,11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出現一波小高潮,當月出口額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同比增幅再現兩位數,達到16.6%。而實現較快增長一方面是由于上年同比基數較低,另一方面是受到主要進口國市場需求回升的帶動,我國當月對主要市場歐盟、美國的出口均實現超過20%的快速增長,對日本的降幅也有所緩和。
雖然發展道路崎嶇波折,但是,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和出口國。在外貿出口方面,據海關統計,過去五年我國服裝出口數量相對穩定,但出口金額不斷增加。中國服裝出口從2008年的1197.9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1601.55億美元,累計增長33.70%,出口金額占全球服裝出口金額的比重從2008年的33.10%提高到2011年的37.15%;出口單價從2008年的3.32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4.49美元,累計增長35.24%,體現了出口產品附加值的不斷提升。2014年1月份,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貨值180.8億美元,同比增長16.6%。中國作為世界第一服裝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的優勢地位日漸鞏固和加強。
然而,在未來五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內,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各種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產業資源將進一步在全球范圍內重新配置,發達國家在控制優質資源和優質市場的同時,加強了生產制造環節的回流,發展中國家在新格局之中迎來了新的國際分工和資源配置模式。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認為,未來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國際環境將更為復雜多變,這將給中國服裝產業帶來全新的多方位的考驗,復雜多變的未來環境,既是前進中的挑戰,又是實現強國之夢的機遇。
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
目前,中國服裝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集成創新體系日益完善。企業不斷洞悉市場,研究消費需求變化,加強時尚原創,加強與上游行業企業的互動與協作。在營銷創新方面,強化精準營銷,開展整合營銷。三、四線市場上升速度加快,旗艦店建設力度加大,終端服務水準大幅提高,特別是電子商務快速興起,已成為重要的服裝銷售渠道。
與此同時,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從東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區,從中國境內到新興經濟體國家,服裝企業進行全球資源的配置,并實現著產業要素的國際化。形成了大企業做強做優,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做特的產業生態,產業鏈內協同效應日益明顯。全行業高新技術研究開發活躍,服裝生產加工正在向智能化、模塊化、數字化方向發展。
此外,品牌文化逐步增強,中國特色的服裝品牌群體基本形成。在全球化的視野中,企業通過與國際知名設計、研發、品牌、管理等機構合作,實現各類智力資源的整合。許多中國服裝企業加入了國際品牌合作并購的隊伍,在資本全球化配置的推動下,國際化運營能力不斷提高。面對國內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不少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為了在創新發展時期給中國服裝業的發展提供更好服務,陳大鵬表示,協會將做好發展戰略與規劃,指導產業全面轉型升級;積極同政府及相關部門溝通,全力保障行業利益與行業發展;深入做好產業研究工作,引領行業健康和諧發展;做好信息服務工作,滿足行業信息化需求;全力促進質量標準工作,推動企業運營水平的提高;加強科技促進工作,全面提升科技貢獻率;加強品牌推進工作,全面提高品牌貢獻率;幫助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架起企業走向市場的橋梁,促進行業價值鏈的優化與升級;加強海內外的聯絡與合作,積極開展人才培育,全力提升強國建設的第一動力。著力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誠信關系,樹立節能環保的行業理念和經營思路,走綠色創新之路,全面塑造我國服裝行業的國際新形象。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