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黑龍江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兩年來,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出動執法人員2萬余人次,受理假劣藥品、醫療器械案件1.1萬余件,立案查處8726件,涉案金額2826萬元,查處大要案13件,抓獲嫌疑人166人,逮捕121人。
據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平介紹,近幾年,有些不法分子置國家法律和群眾利益于不顧,突破信用和道德底線,肆意制售假藥,嚴重擾亂了藥品市場秩序,損害了守法企業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會對公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
打擊假藥始終是監管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利用專項整治的契機,與有關部門加強協調,強化了與公安部門的聯合辦案機制,集中力量對當前市場的假藥進行了嚴厲打擊,取得了顯著的整治成果。
比如去年打掉的“5·13”特大團伙銷售假藥案,全省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根據舉報線索通力協查,迅速確定了黑龍江金輝、華藥堂、天進等9家假冒醫藥公司,并初步判定在哈爾濱市有一銷售范圍很廣、銷售金額巨大的假藥銷售團伙。由于該團伙行蹤不定,經常變換公司名稱和電話號碼,藥監部門調查取證困難,黑龍江省成立了“5·13”專案組。專案組輾轉黑龍江、內蒙古等地20余個市縣,順藤摸瓜,一舉查獲邸某、齊某兩個假藥銷售團伙,查扣假藥100余種、800余箱,涉案金額160余萬元。
對非藥品冒充藥品產品行為進行了整治,查處了一大批在標簽、說明書中宣稱具有功能主治、適應癥或者明示預防疾病、治療功能或藥用療效以及產品名稱與藥品名稱相同或類似的食品、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化妝品、消毒產品和未標示文號等產品。
同時,對藥品零售單位進行了地毯式檢查,出動執法人員2.3萬多人次,對6200多家零售單體藥店、5700多家連鎖門店進行了現場檢查。整治期間,查處了假肽平壓膠囊、同仁強勁膠囊冒充藥品、鶴崗市路某加工銷售非藥品冒充藥品等多起有廣泛影響或涉案金額巨大的案件。其中鶴崗市路某特大非藥品冒充藥品案,涉案金額近800萬元,被列為公安部督辦案件和全國藥品打假十大典型案件之一。
此外,切實加大了對藥品研制、生產、流通環節的監管力度。在藥品研制環節,加強藥品注冊審核,遏制申報資料造假行為,注重加大藥品注冊現場核查工作力度,規范藥物臨床試驗研究行為,嚴格醫院制劑審批,從源頭上保障藥品的安全有效。在藥品生產環節,強力推行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對高風險的46家注射劑生產企業正常生產的377個品種、722個品規注射劑藥品的生產工藝和處方進行了核查,暫停了存在安全隱患的莪術油注射液等17個品種、24個批準文號的藥品生產;對13個中藥注射劑生產企業、30個品種進行了風險排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2家企業下達了限期整改通知書;對全省中成藥生產企業也開展了全覆蓋現場檢查;對高風險生產企業開展了藥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
在藥品流通環節,進一步推行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加強對企業經營的現場檢查,在藥品經營企業許可換證工作中將零售連鎖企業現場抽查比例提高至30%~50%,全省共有2408家藥品零售企業因達不到換證要求,被取消經營資質。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