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安全生產協會主辦、中國安全生產協會班組安全建設工作委員會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聯合承辦的安全管理標準化示范班組創建活動推進會,近日在京召開,138家企業的180余名代表相聚一處,共同研究、一起推進安全管理標準化示范班組創建活動,強化創建單位對該活動的認識,匯總創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推廣創建經驗、掌握創建方法。
全國人大常委、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安全生產協會班組委副主任委員許振超,中共十八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著名班組長白國周到會與大家交流。同時中華全國總工會、國資委以及中國安全生產協會的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
我們可以把事情做好,但通常是多次做好,很難把事情一次做好,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中國安全生產協會班組委名譽主任委員梁小虹在會上如是說。尤其是在企業安全生產方面,注重過程管理,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做好,不留任何缺陷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使員工的人身安全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梁小虹介紹了全國第一個以院士命名的高科技創新型班組“余夢倫班組”的經驗,該班組一直秉承“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工作信條,將安全管理標準化細分到了工作的每個步驟。該班組的主要做法是,班組管理規范化,將安全管理制度化;識別安全風險,提高員工意識;加強進(靶)場前安全教育,確保安全意識到位。
“余夢倫班組”是典型的科研設計型班組,其日常工作為設計運載火箭及戰略型導彈的總體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安全意識則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崗位不同,該班組還根據實際情況編寫崗位安全告知書,就是在班組管理中的一個創新,這也成為加強安全意識的有力保障,而且不僅僅在航天企業,也為其他企業在預防安全生產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發展提供了參考。
創新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在班組的建設上亦是如此。新型的管理方式和規章制度不僅能在工作中提高效率同時能進一步讓生產變得安全。正如白國周在會上所說:“過去煤礦的要求是高興上班,平安回家,現在則是讓員工平安上班,健康回家。”
班組作為企業中的基層單位,如同身體的細胞,看似微小其關鍵性卻是不容小覷的。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若是企業能保證每個班組都能規范工作,安全生產,健康上班,那么一個企業的安全健康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時班組作為企業的基礎單元,也是與員工關聯十分緊密的組織,不僅在日常生產安全中給予員工保證,在技能技術上也同樣使得員工日有所進。如山東電動公司棗莊供電公司,開展班組“大講堂”活動,將技術技能,事故分析等以案例的方式,由班組內成員輪流作為講師進行學習,促進員工整體職業技能和安全意識的提高。
全國安全管理標準化示范班組創建活動自今年4月19日啟動后不久發現,部分企業對創建活動認識不夠,有人甚至提出疑問,我們企業都是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了,我們班組還用再參加創建活動嗎?
本次會就是想排除這樣的疑問:企業是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企業的班組未必就是安全管理標準化班組,最近一些企業事故頻發的事實證明,如果企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工作只是紙面化、形式化和一陣風,那么,企業就會保證不出事故。
會上還發布了“安全管理標準化示范班組創建活動管理平臺”和“企業班組安全管理信息平臺”系統軟件,用于該活動的全過程管理。
根據試點企業報名情況和企業需求,協會班組委將在第四季度進行創建活動指導教練培訓和班組長培訓,著力提升班組長的五種安全管理能力,即:事故超前預防能力、遇事緊急處置能力、安全學習實踐指導能力、現場指揮能力及創建班組安全屋的能力。通過培訓,力求讓班組長們熟練掌握“班組安全屋5831標準化模式”,規范班組安全管理的五項基礎,建好班組安全建設的八大支柱,強化制度管理的三方面支撐,達到三違為零的一個目標。
把安全管理的關口前移到班組,職工要看得見;把重心下沉到班組,職工要有體驗;把安全管理標準落地在班組,職工要真正執行,讓標準確保職工安全。
本次會議旨在以基層班組的成功經驗交流為主,以典型為示范,推動班組在企業內的創建。將企業的管理中心下放到基層,實現精益化管理,確保企業員工的健康安全工作。
采訪手記
許振超的思考
許振超是一位橋吊作業者,以一手絕活兒的精準作業能力,讓全世界同行為其喝彩。百度搜索許振超:就職于中國青島港橋吊作業隊,他的工作保證了青島港的吞吐作業量,是這個世界最大集裝箱碼頭的一張“王牌”。
這樣一位普通的碼頭工人,創造了無聲響操作法、一鉤準、一鉤凈等神奇作業方法。用他的杰出勞動獲得了極高的聲望和榮譽———全國勞動模范、中國第一代道德模范……甚至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然而,這位惟一來自基層的布衣常委,讓人備感深刻的卻是他的思考。這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人。他的創新來自于思考,然而他的思考并不僅僅局限于他的工作。
作為普通勞動者,獲得今天的榮譽并為巨大光環所圍繞,許振超說,我是一個“漏網者”。他說,我知道在基層其實有很多像我這樣的勞動者,他們多少年來一直這樣工作、干活,大多數人默默無聞。而我比其他人幸運,站在了人前。但是我非常擔心,在今天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還有多少人愿意像我們這樣,做我們這樣的工作呢?許振超說,對于扎根基層、奉獻于普通勞動,他表示從現實來看,可以說后繼乏人。
30多年的橋吊作業經驗,許振超表達了對中國國產設備、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的擔憂。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說,我的能力是讓經常需要維修的國產設備給逼出來的。經常發生的故障,讓碼頭工人們練就了一手手絕活兒,在青島港,最令許振超們自豪地是,幾乎不用請外人幫助修理橋吊設備故障,他們有能力自己排除。這樣一來二去,久而久之,許振超的技藝水平提高了。許振超說,其實大多數情形下,只要我們認真去做,很多設備可以不出差錯,本來是一定能做好,而且能做到很好。但是目前的狀態,讓這位老勞模很不愉快。他說,對待工作,有句話叫做態度比能力更重要。這話我認同,大多數情況是我們明明能做得很好、更好,但是很多人覺得湊合著就可以了,不用再費力氣做得更好了。
有人說,德國人制造的是工藝品,傳世。日本人制造的是工業品,性價比合理,適用。而我們國人的制造實在不好說,同樣的產品,有時候還可以用,有時候湊合著對付。還有一些時候就不知道能用多久,根本就是湊合了。
關于中國裝備制造業今天的局面,許振超思考著說,其實可以從很多行業作為突破,比如航天事業等。
(李濤)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