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為外資占據的國內電梯市場顯露破冰跡象。12月14日,康力、博林特、東南、江南嘉捷、申龍等企業從“2010中國本土電梯企業高峰論壇”上捧回了“中國本土電梯企業5強”獎杯。該獎項由中國電梯行業協會和《電梯》雜志共同頒發。
中國電梯行業協會理事長任天笑在隨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電梯產業30年的發展歷程中,本土電梯產業從無到有,從全面引進、吸收、轉化到自主創新,實現了從模仿到創新的逐步崛起之路。如今,中國本土電梯企業整體已經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尤其是此次獲獎的優秀企業借助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與提升,開始突破外資品牌的重重包圍。”
國產電梯占25%份額
任天笑告訴與會記者:“目前,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電梯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電梯生產基地。近幾年中國的電梯產量持續保持20%左右的增長速度,2010年預計生產電扶梯30萬臺,已經超過了全球產量的一半。在電梯出口方面,近幾年平均每年出口電梯約為4萬臺,相當于除中國外全球最大電梯生產國家一年的產量。”
他進一步介紹說,日資、美資和中日、中美合資企業占中國市場50%左右的市場份額,歐洲企業和中歐合資企業占25%左右的市場份額,本土企業占剩余25%的市場份額。由于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世界知名品牌紛紛進駐,所以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電梯企業競爭的核心。在這樣的環境下,本土企業經過短短十幾年的發展獲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國產電梯的崛起與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休戚相關。無論是住宅還是商業樓宇中,電梯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垂直交通作用。近幾年,我國房屋建筑竣工面積每年保持在18億~20億平方米,這些新建的建筑要實現便捷的通行就需要配置更多的電梯產品,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梯市場,也將因此持續發展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對于本土電梯企業來說,將是追趕甚至超越國際品牌的絕好時機。
領軍企業各有擅長
申龍集團的電梯產業發展速度很快。其董事長袁華山表示,近幾年來,通過在發展模式上的不斷探索和在技術研發上的持續投入,本土電梯企業快速成長并不斷取得突破,穩步提高市場地位和品牌影響力。這一方面得益于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量,另一方面也離不開企業自身的堅持和努力。但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也遇到很多的困難。前幾年許多政府項目招標時只選擇外資、合資品牌,本土品牌基本上被排除在外,所以他也呼吁政府部門多關注扶持本土企業。
江南嘉捷董事長金志峰則認為,中國電梯本土企業和國際一流品牌在企業規模、技術、產量、服務等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雖然很多本土企業都能生產市場上普遍應用的電梯產品和零部件,但在新型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能力和速度上仍落后于國際一流企業。不僅如此,在本土企業自主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時,所需要的核心電子元件基本上依靠進口,這不僅嚴重制約技術研發工作,也說明我國電梯企業在一些基礎技術和產品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所以說中國企業必須從基礎做起,打好基礎技術的根基,并以此為本來尋求突破,不斷提高研發技能和研發水平。這也是本土企業肩負的使命和重任。
康力電梯是中國本土第一家上市電梯企業,該公司董事長王友林說:“今年全年銷售額將超過10億元,平均毛利率27%,由于國內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電梯市場的增長將非常快。有國外分析甚至表示,到2018年中國電梯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他還表示,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康力對中國市場的未來前景也越來越有信心。畢竟目前中國人均電梯量是世界水平的1/2,是發達國家的1/10,市場的剛性需求量依然龐大。目前來看,康力還需要在幾個方面有所提升,首先要實現企業精細化管理來降低產品成本,同時要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利潤率和企業的營業收入;在技術方面,康力電梯已經實現了由學習到自主創新的蛻變,7m/s高速電梯的研發工作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并通過了權威機構的認證,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在技術研發上實現全面超越;在維保服務方面,要加強品牌意識,為用戶提供更完美的服務。
雖然外資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依然強勁,但是博林特電梯敢于虎口奪食。該公司總經理于志剛告訴記者,部分電梯企業在初入市場時,多從一種產品或一個區域市場做起,從仿制或者某個零部件生產為切入口,采用以滾雪球式發展方式逐步把企業做大,但博林特卻選擇一條與此截然不同發展戰略。
在建廠之初,博林特就把目標定位于建造世界一流的工廠;把市場目標定位于全球市場;把產品目標定位于覆蓋全面且技術高新。這種企業發展戰略使得博林特在進入市場時遇到了很大的壓力和困難,高投資研發的高質量產品在國際市場的銷售情況并不樂觀,但博林特始終堅持以品牌發展為主線,以產品和服務為突破口,逐步獲得越來越多國內外客戶的認可。依靠品牌樹立的影響力和服務贏得的公信力,即使是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博林特依然牢牢占據部分國際市場的份額。
東南電梯采取的是錯位競爭,該公司董事長秦健聰表示,要把產品定位于電梯行業的特殊需求上。特殊類電梯的細分市場很大,一些適用場所也比較特殊,包括應用于環境領域的防爆電梯、防火電梯、防輻射電梯,應用于交通領域的船用電梯、大橋電梯等,應用于能源領域的礦用電梯、風力發電設備專用電梯等。很多產品都是需要為客戶的特殊需求來量身定制,所以這也決定了特殊類電梯從設計、生產到安裝所需要的周期較長。由于特種電梯的部分市場并不是剛性需求,所以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培育新市場。東南電梯集團將會繼續在該領域扎根發展,把特種電梯做大做強。
未來將保持高速增長
對于未來的市場,幾位龍頭企業的老總都信心滿滿。
王友林說:“未來幾年,康力的主要目標是擴大產能和加快研發中心的建設。我們計劃未來3年在產能上要繼續保持30%以上增長速度。”
金志峰說:“前幾年江南嘉捷的銷售量一直保持30%~40%的增長速度,2010年前11個月,我們的訂單量已經超過了1萬臺。但企業目標并不是體現在銷售業績上,而是體現在企業的理念和文化的建造,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把江南嘉捷打造成社區型企業,以企業員工為核心,讓所有員工都有家的幸福感,讓每個使用江南嘉捷的用戶都有幸福感。”
于志剛說:“博林特電梯已經連續3年保持3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0年的銷售量已經突破了1萬臺。為了后期的維保服務能及時跟進,我們未來3年的銷售目標有所下調,控制在10%~20%之間,在這3年的調整期內,我們要鞏固基本功,為3年后的發力而蓄勢。”
秦健聰說:“未來幾年,東南電梯的企業發展規劃還是以穩定為主,計劃產能和銷售量的增長率繼續保持在30%左右。”
袁華山說:“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企業的服務理念和責任感也越來越重要,申龍電梯在發展中也在不斷進行著調整,不斷改進服務理念和加強責任感。未來3年申龍的增長速度會保持在10%左右。”
站在行業角度,任天笑的看法是:“相比于外合資品牌而言,目前本土電梯企業的現狀是規模較小且比較分散,但是其能量和發展勢頭卻不容小視。本土企業占據了中國市場25%市場份額,如果按2010年中國電梯產能30萬臺計算,本土企業要生產7.5萬臺電梯,這相當于歐洲兩個電梯生產大國的產量之和。依托于城市化進程和房地產市場的龐大剛性需求,中國電梯市場將繼續保持旺盛的需求量,這也為電梯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
他認為,對于本土電梯企業而言,未來的發展取決以下三點:第一,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只有掌握新技術,才能走在行業的前端。第二,加強服務理念。電梯行業不是制造業,而是服務業。電梯企業最重要的不是生產,而是安裝保養,國外電梯企業的生產人員和安裝維保人員的比例是1∶5,中國企業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水平,企業品牌要想做大做好,必須要把服務功夫做好。第三,加強社會責任感,電梯行業產能過剩,因此導致競相壓價,惡性競爭層出不窮。房價年年在漲,但電梯價格卻年年在降,十幾年間房價已經翻了幾番,但電梯銷售額卻連一番也沒有達到。歸根到底,這是電梯企業連年降價競爭導致的,部分電梯企業甚至為了壓低價格,不惜降低產品質量,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也是不道德的。價格可以降,但是技術內容不能減,產品質量不能降,社會責任感不能丟。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