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壓鑄業紅紅火火,朝氣蓬勃,爆炸性新聞層出不窮。近期,中國鑄造協會牽頭整合壓鑄展覽會在全行業引起轟動,中國工業報對此密切關注。日前記者從主辦方獲悉,短短兩個月,參展報名企業就接近200家,展位預訂超過18000平方米(約占展覽總面積70%),這在中國壓鑄展覽史上實屬罕見,展會整合的魅力在哪兒?整合后的展覽會又能給行業企業帶來什么?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專訪了中國鑄造協會執行副會長范琦女士。
記者:請問中國鑄造協會進行壓鑄展覽會整合的原因是什么?
范琦:當前,我國壓鑄業在迅速發展,壓鑄件產量和壓鑄機及周邊配套裝備的產、銷量均居世界首位。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壓鑄行業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例如新能源汽車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新常態下政策法規的變化,國際競爭格局轉換等等。這時候壓鑄行業急需一個優秀的展示交流交易平臺來為行業提供必要的、全面的資訊;而我國壓鑄展覽業的現狀是展會多、規模小、質量參差不齊,不能滿足行業發展需要。基于以上情況,整合現有壓鑄展覽會,匯聚各方正能量形成合力造大船是最好的、惟一的方法。
記者:可否談談整合后的壓鑄展覽會將有何特色?能為壓鑄行業企業帶來哪些幫助?
范琦:行業協會辦展的重要優勢在于能夠把行業各方資源充分集合,匯聚國內外上下游展商和專業觀眾進行互動,將展覽會做成行業活動集中綻放的國際化大平臺,深入強化展會的軟實力。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展示中國精品壓鑄件,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市場份額。
200多家壓鑄件骨干企業高調參展,特別是“中國壓鑄件企業50強”的集中亮相,在中國壓鑄史上亦屬首次。這些優秀企業將在展會上與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面對面接洽,展示中國壓鑄的實力與風采,讓世界更加客觀、真實地了解中國壓鑄行業,有利于提升中國壓鑄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2.高端裝備同臺競技,促進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大趨勢的今天,壓鑄機及周邊裝備日新月異創新發展。本屆展會上,海內外壓鑄機名企例如,“布勒”、“富來”、“力勁”、“伊之密”、“仁興”、“意德拉”、“三基”、“盈向”、“銳風”、“捷勁”及諸多壓鑄機周邊裝備企業都將帶來他們的“看家法寶”。數字化、智能化壓鑄島將舞動展館,讓業界同仁們零距離感受先進裝備的魅力,這必將有力推動我國壓鑄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3.同期活動豐富多彩,資訊爆棚,為企業家決策提供幫助。
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壓鑄工業展覽會同期將舉辦第十三屆中國鑄造協會年會、長三角壓鑄業聯盟年會、壓鑄CEO私董會、青年企業家聯誼會、汽車與通訊等分領域上下游對接會暨鑄件采購會、系列壓鑄技術交流會、新產品發布會以及中國壓鑄件企業50強頒獎、中國壓鑄模具企業20強頒獎、優秀壓鑄件金獎評選及頒獎等百余項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將向業界充分傳遞政策導向、下游行業發展動態、國際競爭格局變化、科技前沿和市場信息等等,對企業家們做規劃、決策有重要幫助。
另外,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壓鑄工業展覽會不是孤立的,她與被譽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鑄件展覽會———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同期、同地舉辦,強大的專業采購團隊將慕名而來。預計本屆展會將有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萬專業觀眾,其中60%以上是具有決策能力的采購商,商機無限。
記者:聽了您的介紹,感到振奮,更對展會充滿期待,請問壓鑄展覽會整合的最終目標是什么?
范琦:我們期望攜手各界,共同打造世界最大規模、最高水平的壓鑄展,使全球壓鑄界隨著中國而動,使中國壓鑄人能方便地縱覽全球發展趨勢。我們將分三步來實現這一目標:2017年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壓鑄工業展覽會規劃2.5萬平米,500家展商;2019年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壓鑄工業展覽會規劃4萬平米,800家展商;2021年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壓鑄工業展覽會規劃7萬平方米,1000家以上展商,今后將一直保持這個規模。專業觀眾計劃每屆增長20%~30%,并將采取各種措施保障國際最新技術、工藝、裝備和材料駐場。
記者:中國國際壓鑄工業展覽會是在2017年6月,而亞太展是在2017年7月,并且都是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展出。在選擇參加哪個展會上許多企業感到困惑,您對此怎么看?
范琦:的確。兩個展覽會時間挨得這么近是展館檔期的安排,而兩個同樣內容的展覽會不能聯手合作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2017年的局面已經不能改變,希望企業能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展覽會參加。作為行業的代表,中國鑄造協會與各方互補合作的大門是敞開的,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記者手記
通過和范琦的交流,記者清晰地了解到,整合壓鑄展覽會能夠讓廣大展商和觀眾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一場精彩展覽會不應該僅僅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而是多項行業活動的集中綻放。徜徉展會,可以縱覽海內外行業資訊,可以及時了解把握中央、地方相關產業政策,可以跨越山河、海洋握手合作……
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壓鑄工業展覽會將于2017年6月13~1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精彩登場,屆時中國工業報將實時跟蹤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