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是我國特有的社會群體,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而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在全國勞動力人口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已經超過2.5億人,并繼續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
日前,江西仁和集團董事長楊文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職業技能培訓是當前農民工領域存在的一個十分重要、亟待解決的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加強和完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使廣大農民工掌握和不斷提高職業技能,是我國2.5億農民工就業的重要促進措施和有效途徑,希望得到中央和各級政府的重視。
楊文龍說,文化程度整體低下,是我國農民工群體的現實特點。我國農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為主體,占農民工總人口的61%,而中專及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9.8%。“文化低”的特點,使我國農民工就業的領域面受到嚴重限制,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建筑業和服務業,從事體力勞動強度大或比較簡單的勞動。
由于我國農民工“文化程度整體低下”的現狀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根本解決,因此,職業技能培訓就成為擴大農民工就業領域,緩解農民工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和手段。但這一方面的現狀仍然令人擔憂。例如,《2011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指出,在農民工中,沒有接受農業和非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的人口比例為68.8%。若以我國2.5億農民工的總數折算,高達1.72億人。這個高額數字的意義以及所引發的眾多問題與隱患,是不言而喻的。
楊文龍說,不久前,我在江西省南昌市、宜春市以及其他一些縣市組織的招聘會上向200多位應聘的農民工群眾做了調研。在他們中間,有一技之長的人大約占總數的70%,比我五年前調研時提高了約30%左右。但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是,其他30%缺乏職業技能的農民工,不但工作不好找,即便找到工作,月收入也至少比有技術的人員少1000元以上。我認為,這應該是對加強和完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一個有力地例證。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