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五年時間,遼寧省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圍繞經濟發展需求,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在發揮本地區資源豐富優勢的同時,積極引進外部創新資源,以招商引資為突破,推進產業集群形成,促進港口功能的完善,努力構建競爭新優勢和發展新格局,全力打造遼寧沿海經濟帶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和產業集聚的新平臺。尤其是2013年以來,大孤山經濟區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為孤山古城書寫出精彩篇章。
記者走進大孤山經濟區,看到這里茂林巨樹遮天成蔭,野草閑花覆坡為錦,一派生機勃勃景象。
丹東市是中國惟一“沿江、沿海、沿邊、沿線”的“四沿”城市,丹東大孤山經濟區位于丹東市西部,黃海北岸,地處丹東、大連、鞍山三市通衢之地,交通十分便利。丹大、丹沈、丹錫高速匯接于此,201國道、濱海公路和建設中的東北東部鐵路貫穿全境,奠定了大孤山經濟區的區域性交通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總面積498.19平方公里,擁有海岸線57.5公里,建港條件優越,海洋紅附近海域水位較深,冬季不易凍結,具有建設深水大港的巨大潛力,港口設計吞吐能力可達2億噸。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內分布著山、林、海、河、泉、島、濕地等旅游資源,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鴨綠江口濕地,每年都吸引近百萬游客觀光旅游;它擁有豐富的淡水資源,境內大洋河每年淡水流量達32億噸;有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百余種海水產品遠銷日、韓、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丹東大孤山經濟區正以嶄新的姿態,依托區位優勢,全力建設臨港產業園區和精密加工園區,努力打造化工和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重振孤山古城雄風。
高瞻遠矚:繪藍圖
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2009年8月,丹東大孤山經濟區成立。遼寧省委、省政府將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列為全省重點支持區域之一,總體規劃將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的發展目標定位為:東北東部沿海開放門戶,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與戰略支撐點,北黃海經濟區重要的重化產業基地和精密加工產業基地,連接丹東與大連的現代化港口、工業、生態旅游、50萬以上人口的中等規模城市。轄區內產業規劃范圍總面積為29.5平方公里。
圍繞這一發展定位,丹東大孤山經濟區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的工作總基調,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保障,以機制體制創新為動力,通過明確工作任務,強化推進機制,狠抓項目落實,全力推進經濟區開發建設工作,傾力打造區域經濟“升級版”。
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為加快發展建設步伐,提出了2014年大孤山經濟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地區生產總值80.3億元,同比增長1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6億元,同比增長10.8%;外貿出口額0.34億美元,同比增長2.3%;實際利用外資計劃1億美元,同比增長60%;引進內資32.5億元,同比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1億元,同比增長20.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11億元,同比增長8%;稅收收入1.98億元,同比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00元,同比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16445元,同比增長15%。
現如今,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各項事業蒸蒸日上,推進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現代建設步伐日益加快,努力營造出一個拉動內需、促進發展、惠民生的最佳發展環境,使丹東大孤山經濟區老城區搬遷配套改造和生態、惠民生完美結合,走出了一條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新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在支持項目建設、幫助企業減輕資金壓力、促進產業集聚,同時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扶持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快速發展方面成效凸顯。從2013年以來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加大服務力度多方為企業爭取貼息貸款和貼息補助,深受企業好評。
優質、貼心的服務為企業發展帶來了希望,通過一批項目建設和企業的技術改造看,以企招商效果明顯,通過企業招商,可以增強說服力,延長產業鏈條,且項目入駐快、建設快、投產快、回報快,為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的發展增添了后勁兒。
目前,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產業基礎雄厚,已經形成精密鑄造、機械制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特色農業、旅游商貿、風力發電等產業體系。在遼寧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指引下,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的規劃藍圖已經繪就,開發開放的序幕正在拉開。
筑巢引鳳:重建設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建設,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已迅速崛起。今年,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將以港口、園區、項目、城區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經濟區開發建設工作科學合理、適度、有序進行,丹東大孤山經濟區開發建設邁出實質性的步伐,開發建設與環境綜合整治同步,確保各項經濟指標穩中有升。
2014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1億元,同比增長1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6億元,同比下降5.4%;完成全年計劃49.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8億元,同比增長17.9%;完成全年計劃3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4440萬元,同比增長33.7%;完成全年計劃38.5%。實際利用外資完成1000萬美元,完成全年計劃1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4020元,同比增長11%;農民現金收入10282元,同比增長12%。
日前,記者現場看到,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真可謂如火如荼。
臨港產業園區、精密加工園區和生活配套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及主體工程建設力度不斷加大。
臨港產業園區:規劃面積17平方公里,起步區5.3平方公里。土地整理工程自2013年1月份開工以來,鱔魚島東南、西北側養殖圈動遷補償工作已全部結束,現已完成720畝回填及平整;鱔魚島段南側填海圍堰工程已完成3.43公里圍堰、護坡防滲處理及4公里施工便道,圍合灘涂面積113.1公頃,回填整理土地2400畝,已保證石化搬遷改造項目首期用地需求。
精密加工園區:規劃面積12.5平方公里,起步區4.2平方公里。2013年將場地平整和道路路基工程全部完成,一期4.7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工程已經完工,企業入駐需求基本滿足,現有3戶服裝加工企業入駐。2014年二期850畝土地整理已經完成80%,3.2萬平方米廠房主體工程和廠區管道、綠地、水電及其他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屆時將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園區,實現產業園區的又快又好發展。
生活配套區:2013年基本完成路基、場地平整。2014年起步區規劃面積2.59平方公里,已完成1.7公里,電力、通信、給排水、供熱等基礎配套工程基本完成,主要配套寫字樓、酒店、居民小區等項目開發建設。
全力推進以“三縱兩橫”路網工程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及配套要素工程。
“三橫兩縱”路網工程:總長度44.6公里,總投資22.93億元。其中疏港高速公路全長14.4公里,總占地面積1934畝,計劃投資13.6億元。疏港中路全長12.3公里,總占地844.7畝,計劃投資4.8億元,預計2014年末完成路基、橋涵工程,路基全線貫通。疏港東路全長8.4公里,總占地610畝,計劃總投資2.64億元,路基工程已完工,雙岔河以北4公里完成黑色路面、亮化,201國道至三街1.4公里綠化已基本完工。臨港北街全長4.2公里,東起疏港東路,西至疏港高速路,工程總占地272畝,計劃總投資6900萬元,當前路基部分工程量已經完成。濱河路全長5.3公里,總占地302畝,計劃投資1.2億元。
宮屯一次變建設項目:總投資4.5億元,占地面積36畝,建設總長16公里的輸變電線路和220千伏變66千伏變電所一座,共需建設電塔189基,占地面積36畝。目前宮屯變電所的土建工程、220千伏塔基建設共27基已經全部竣工。66千伏塔基建設共162基,完成142基。預計2014年10月份投入使用。供水工程:大洋河14萬噸供水工程總投資2.13億元,建設取水頭和加壓泵房各一座,引水管線220米,輸水管線31.6公里,日供水量為16.8萬立方米。現在沿201國道向東、201國道向南段正同時進行管道鋪設,已完成3.5公里。整體工程計劃于今年秋季全面鋪開,爭取2015年底達到供水的基本要求。
疏港鐵路項目:2013年5月由沈陽鐵路局組建了鐵路建設辦公室,當前已經完成1∶20000地形圖選線方案。正在積極推進沈陽鐵路局、丹東港集團與設計方進行對接,抓緊對編組站和設計方案進行統籌規劃,爭取早日開工建設。
供氣工程:市政府已與中國石油管道公司簽訂項目合作協議,計劃投資15億元,建設年輸氣1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輸送管道,全長240公里,設立6個分輸站。計劃今年開工建設,爭取年底全面完成管道鋪設任務。
污水處理工程:孤山鎮日處理1萬噸生活污水的孤山污水處理廠總投資5600萬元,已開工建設。產業園區日處理20萬噸污水處理廠的選址初步確定,將根據園區入駐企業需求情況適時啟動建設。
垃圾處理工程:在利用原孤山鎮垃圾填埋場的基礎上,規劃占地120畝,總投資8927萬元,建設垃圾資源化處理工程。其中60畝為建設用地,其余60畝為填埋用地。首期設計垃圾處理能力為200噸/日,后期根據需要可擴建至400噸/日。目前已與項目投資方簽訂投資協議,年內即可開工建設。
這一幅幅瑰麗的建設畫卷,無一不浸透著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建設者們的智慧結晶。
千帆競發:百花放
2013年,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推進,為化纖、特鋼、石化、造船等重化工業項目落地打下良好的基礎,推動了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的跨越式發展。
為深入貫徹實施國家發改委提出的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中國力爭到2022年基本完成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任務,把城區老工業區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城區。老城區搬遷改造工程作為丹東大孤山經濟區頭號工程,是擴大城區發展空間,打造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的最大亮點,是最具普惠性、牽動性的民心工程。改造完成后,將建成一個現代化的新港區、一個臨港產業聚集區、一個特色濃郁的濱海新城區,形成港產城一體化發展的嶄新格局,成為丹東市承接東北東部地區功能疏解的重要平臺和打造遼寧沿海經濟增長極的最大引擎。
丹東大孤山經濟區資源、產業、人才等支撐能力較強,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他們堅定可持續發展之理念,著力推動科學發展,以深化改革激發活力,以擴大開放增添動力,以創新驅動提升競爭力,以改善民生釋放潛力,依靠內生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在提質增效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十二五”期間,丹東大孤山經濟區重點發展以裝卸業為主的港口直接產業,及以海運、集疏運、倉儲、商貿、物流等與港口有關聯的產業。積極探索園區開發建設新型機制與經營模式,促進產業快速集聚。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為丹東大孤山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創造了新的契機。近年來,為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構建和諧人居環境,承接產業轉移與發展的過程中,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盡力選擇環境友好型的產業,嚴格控制高污染的產業,制定環境準入標準,設定生態紅線,努力保護環境。按照總體發展規劃和產業定位,丹東大孤山經濟區以產業集群為重點,以園區為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全面開展項目對接洽談,一個個超億元的大項目接踵而至。
臨港產業園區項目:石油化工搬遷改造項目,總投資300億元,規劃建設年產百萬噸丙烯及下游高分子精細化工項目,占地面積4平方公里,一期規劃用地2.5平方公里,計劃投資126億元。建成后年可加工重質油235萬噸,年營業收入154.4億元,實現稅收20億元;近期正在推進的冶金搬遷改造項目,計劃總投資10億元,占地800畝,正在進行選址、論證等前期工作,建成后可安置就業人員180余人,年可實現產值22億元,利稅2.5億元。
精密加工園區項目:截至目前,汽車配件、紡織服裝集群等億元以上大項目紛紛落地。汽車配件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1.6億美元),占地500畝,可安置就業人員600余名,年可實現產值12億元,利稅1億元,計劃年內開工建設。紡織服裝集群項目:已簽訂入駐標準化廠房協議的幾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完成設備安裝,并投入生產。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7億元,出口創匯3.5億元。
另外,今年新開工的深樁大口徑長螺旋鉆孔機制造項目,總投資5億元,一期投資1.96億元,總占地面積200畝,現一期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生活配套區項目:日前,投資30億元的城市綜合體開發項目已經簽訂投資協議,規劃總占地面積500畝,開發建筑面積80萬平方米,其中用于商貿服務面積10萬平方米;一期項目投資2.5億元,現已經進場展開建設。
每個項目的落實和建設,都包含著大孤山經濟區建設者的辛勤汗水,為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的區域經濟發展增色添彩。
勵精圖治:謀新篇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發展建設的關鍵一年,根據丹東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的發展實際,2014年丹東大孤山經濟區需要承擔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丹東大孤山經濟區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轉變招商思路,提高招商的水準,力爭在大項目上有突破。今年精密加工區至少完成20戶規模以上企業。徹底轉變觀念,拓寬思路和角度。丹東大孤山經濟區認為從全球范圍看,大的企業和產業要講究布局,而北黃海生產力的布局將來一定會是全球性的。所以,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在招商引資操作上,要有大手筆。以形成產業集群為招商主題,瞄準世界500強,或者是行業500強這樣大的龍頭企業,以高新技術、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工業地產項目為主攻方向,做到真正有一個產業集群能夠集聚。
丹東大孤山經濟區決心在新的一年里,繼續以強化配套設施建設為保障,全面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丹東大孤山經濟區開發建設的總體承載能力。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通訊和污水處理相關配套設施都已納入重點建設工程項目,與海洋紅港區和產業園區建設同步實施。首先,全力支持丹東港海洋紅港區建設。協助丹東港完成海洋紅港區用海規劃的編制,全力配合丹東港海洋紅港區區域規劃用海16平方公里的審批工作。保證通用泊位及東防波堤建設用海,計劃圍填海面積1平方公里。同時要做好丹東大孤山經濟區物流園區征海、環評等手續,完成100公頃圍填海指標爭取任務。其次,以“三縱兩橫”路網建設和園區建設為重點,保障基礎設施建設滿足項目建設的需要,完善園區規劃,實施連片開發,降低配套成本。
發揮園區的集聚效應,鼓勵企業入住標準廠房,外引內生,盡快形成集聚效應。投產一批服裝加工、電子等輕工項目,拉動產業發展。形成更強的市場競爭優勢,促進新一輪改革和發展。渤海石化和煉化一體化項目2014年要有新的突破,爭取開工建設,增強丹東大孤山經濟區整體綜合經濟實力。
整合資源發展第三產業。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在大力發展商貿物流、餐飲服務的基礎上,擬將部分存量資產進行整合拍賣,籌集資金,進行商業開發,為丹東大孤山經濟區三產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齊頭并進:顯身手
“立足北黃海,依托沿江沿海經濟帶,把丹東建設成為遼寧沿海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遼寧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國際化港口城市和‘文明、生態、繁榮、富裕’的宜居佳地,構建大氣秀美的新丹東。”是丹東人為之奮斗的宏偉目標;也是丹東大孤山經濟區人追求的“夢想”。
黃海之濱、鴨綠江畔,繪就藍圖的丹東大孤山經濟區根植廣袤大地,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角度,在搶抓機遇破解發展“瓶頸”上下功夫,正以前所未有的發展激情,抓落實、快落實的超前舉措,打響了加快丹東經濟發展的攻堅戰,再創經濟發展的“黃金期”。
為圓滿完成2014年工作目標,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對重點工作進行了任務分解:一、園區建設工作。臨港產業園區要完善基礎配套工程,滿足丹石化搬遷改造項目一期入駐條件;精密加工園區啟動二期及基礎配套工程,滿足新入駐企業需求;生活配套區啟動二期基礎配套工程,滿足商務、商貿、房地產等項目入駐需求。疏港東路要實現全線貫通及綠化、亮化工作;疏港高速根據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局推進情況跟進工程建設;疏港中路要完成路基貫通和部分綠化、亮化工作,并與海洋紅港區路網統籌銜接規劃;臨港北街、濱河路在完成路基工程基礎上完成硬化,并與園區內部路網實現貫通。疏港鐵路要加大協調推進力度,完成規劃、動遷等前期工作并爭取年內實現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大盤線拓寬改造工程開工建設。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今年要組織實施包括11個市級示范村在內的至少20個行政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科學安排和實施路網、路燈、水廁等工程,指導孤山鎮完成老城區改造和各鄉鎮完成“四場五化”項目建設工作,推進建立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長效工作機制。三、港區建設工作。配合做好港區用海、用地的動遷占補工作;配合做好港區路網與丹東大孤山經濟區路網建設的規劃銜接工作;配合做好港區建設項目相關手續申報工作。四、標準化廠房建設工作。啟動標準化廠房二期廠房建設,年內竣工,總面積達8萬平方米。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在推進海洋紅港區、臨港產業園區、精密加工園區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分工明確、各司其責,主城區和小城鎮建設等各條戰線的建設工作齊頭并進。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大孤山經濟區目前正在以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契機,以改革為發展動力,積極創新管理機制體制,探索行之有效的開發模式,開發建設日新月異,可圈可點。
2013年12月27日,丹東市委書記戴玉林到丹東大孤山經濟區調研項目建設工作。在實地視察了精密加工園標準化廠房建設和紅星開關、遠舟服裝加工等項目的進展情況,聽取了丹東大孤山經濟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宮偉關于經濟區項目建設情況匯報后,給予了高度評價:“大孤山經濟區的開發建設改變了丹東發展空間不大、工業不強的歷史,是丹東發展希望之所在、未來希望之所在,并表示市委、市政府將不遺余力,繼續支持大孤山經濟區的開發建設,各部門也要大力支持大孤山經濟區的建設發展”。
展望未來,丹東大孤山經濟區不辱使命,他們以省、市委全會精神為指針,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要求,認真做好規劃落實工作,努力把丹東大孤山經濟區建設成為遼寧沿海經濟帶黃海翼臨港產業發展示范區、科技創新先導區和集約發展核心區,成為丹東市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際經濟合作示范區、生態宜居新城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