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幸拜讀了由江澤民同志倡導編寫并為之作序題字的《中國電機工業發展史——百年回顧與展望》一書,深受教育和啟迪。該書用翔實的史實、寶貴的數據、生動的筆觸記述了我國電機工業百年來的發展歷程。
本人作為一名電機工程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親歷并參與了我國微電機工業的創業和發展,讀來更加精神振奮、揚眉吐氣、深受鼓舞。與此同時,也勾起了我對終身從事微電機科研工作的美好回憶。
聯想當時情景,再來學習序言,體會更加深刻。
微電機是現代工業裝備及自動控制系統中的重要精密原件,也是辦公自動化設備、各種車輛和家用電器中不可缺少的傳動元件。所謂微電機,從容量和尺寸來說,習慣上把電動機分為大電機、中小型電機、微電機等幾大類。1949年全國解放前,我國微電機工業十分落后,只有少量的分馬力電機,而在控制微電機方面,幾乎是空白。控制微電機因其功用、性能多種多樣,品種系列繁多,與分馬力電機相比,具有高、精、尖、新的特點。
我國微電機工業的發展,經歷了引進仿制到自行設計、改進創新、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系列的曲折而難忘歷程。
1956年我國從前蘇聯引進了微電機技術,第一批是自整角機、旋轉變壓器、伺服電動機和測速發動機等,各有幾個品種。當時的一機部電工局決定以北京電器科學研究院為基地,消化吸收、研究測試、形成小批量生產。
那時我在北京電器科學研究院電工器材試驗工廠工作,親歷了上述籌備工作。從1957年開始,我有幸參加了我國第一批微型控制電機的研制生產工作。從此,我與微電機工業結下了不解之緣。1965年支援內地建設至西安(成立了微電機研究所),直至1993年退休。回想我這一生致力追求的一件大事,就是:進行微電機研究、試制、小批生產,進而從事管理工作。
品讀這部史書,又一次深刻地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和自強不息精神的教育。
當時學習、鉆研技術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從1957年起,北京電器科學研究院開始消化吸收、研究試制(仿制)自、旋,伺、測等系列產品,并通過仿制、分析、試驗、對比,逐步掌握了設計計算、制造工藝和試驗技術。到1965年,已逐步掌握了幾大系列微電機的計算方法,并整理編寫了《自整角機設計》等書出版發行,逐步建立了我國自行設計的控制微電機新系列。與此同時,編制了系列技術標準、設計參考資料、微電機常用材料手冊等整套技術資料,由此促進了行業快速發展。
1972年以后,由西安微電機研究所和西安微電機廠共同承擔并完成了援助朝鮮建立小電機車間、提供產品設計制造技術和接收、培訓朝鮮實習生的任務。最初生產的控制微電機產品主要是為軍工配套服務,后來逐步擴展服務面,產品品種也不斷增加,如步進電動機、無刷直流電動機、永磁直流電動機、永磁同步電動機等。
目前,我國微電機工業得到長足發展。我切身感悟到,這是與黨和政府重視和支持,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培育技術團隊息息相關。
但其發展并非一帆風順。1956年在北京電器科學研究院開始布點承擔微電機技術引進、研究試制任務;1962年該院將電機研究室和原試驗工廠(部分)合并成立微電機研究室(第五研究室);1965年根據國家科委和一機部的決定,該院微電機研究室全體人員、全部設備及圖書資料等遷到西安微電機廠內,成立西安微電機研究所。一度受“文革”影響,形成了既為科研機構、為行業服務,又為西微廠服務,承擔工廠技術科和試驗室的職能,對外兩塊牌子,對內一套班子,致使科研能力和進展有所削弱和有所緩慢。在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干部的堅持努力下,“文革”后期,部里明確西安微電機研究所為部屬一類所,從西安微電機廠遷出獨立建所,并建立了微電機中間試驗基地,添置了儀器設備,不僅從事微電機設計、工藝制造的研究工作,而且具有從研制到中間試驗、小批量生產的能力,成為全國微電機產品檢測中心,推進微電機工業發展步入快行道。
《中國電機工業發展史》可以說是中國機械工業發展歷史的縮影,也是一代又一代工人的奮斗史,起到了慰藉前人、啟迪來者的作用。
讀史知興替,人事永難忘。回想自己從一名大學生,成長為業內專家,離不開黨的培養和老前輩的幫助教導。
1955年我大學畢業分配到一機部電工研究所(1956年升格為一機部北京電器科學研究院)工作,當時院領導就諄諄教導,囑咐我們年輕人要好好向老前輩學習。從1957年參與并領導組織我國第一代微型控制電機研制,1960年擔任試驗工廠技術科副科長,1962年先后擔任微電機研究室技術秘書和副主任。這期間,有幸與幾位老前輩接觸或共事,如院長褚應璜(后為丁舜年)、電機室主任朱春甲、電工器材試驗工廠廠長(后為微電機研究室主任)賀天樞等,這些人也都是該書提到的1947年原資源委員會選派赴美國西屋公司實習的我國電機工業界的老前輩。
我在大學學的是機械專業,被分配從事微電機研制,開始時認為“隔行”了,沒有信心。朱春甲、彭開熙工程師等找我談心,指導我補充知識。后來,組織上送我到清華大學學習,加之自己勤奮地自學,逐步從微電機的外行變成了內行。在與褚應璜院長接觸的過程中,有幾件事對我印象很深。一次,我奉褚院長之命通知開室主任會,研究科研發展規劃等,褚院長到會后問我,“今天的schedule(計劃)是怎么安排的?”我沒想到他會用英文講,一時語塞。因為我上大學學的是俄語。從此,我自覺加強了英、俄語的學習。在討論微電機規劃時,褚院長謙虛地說:“中國第一臺電動機是我設計的。搞電機幾十年了,但什么是自整角機,我還不太清楚,請哪位給我講講?”由此,我深深敬佩老前輩們,像褚院長這樣資深的電機專家,還如此謙虛,不恥下問,為我們后輩言傳身教,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我的成長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輩們的教導和幫助。至今,我仍深深地懷念他們,感激他們。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如今,國家宏觀經濟和院所微觀科研條件比以前更好了。我衷心祝愿西安微電機研究所及該領域廣大科技人員和干部職工,一如既往地努力,為我國微電機工業發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
本文作者為退休干部,原機械電子部西安微電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總質量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讀史知興替難忘人和事”讀書征文活動 主辦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承辦單位:中國工業報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協辦單位:西電集團、特變電工、天威集團、正泰集團
聯系電話:010-88368486-1056
投稿郵箱:jc9cinn@163.com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