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加快結構調整促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訪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歐陽萬坤
“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不懈地實施‘工業興省’戰略,著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鞏固和發展工業經濟企穩向好勢頭,努力實現湖北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湖北構筑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提供強大支撐?!焙笔〗洕托畔⒒瘑T會主任歐陽萬坤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道。
歐陽萬坤分析指出,湖北正處在工業化中期,發展的階段特征和內在規律決定了全省工業正進入加速發展和調整升級的關鍵時期。同時,又面臨著“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結構加速調整,新興產業加快孕育,國內區域發展競爭異常激烈,工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新的發展格局正在形成的新形勢。在新形勢下,要在新一輪發展競爭中贏得主動,必須不失時機地加快工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必須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謀求更好更快發展,不斷提升規??偭?,壯大經濟實力,提高競爭力。
推進結構調整提升工業總體實力
根據湖北工業發展的總體狀況,未來一段時期將發揮比較優勢,著力調高、調輕、調優,實現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相互促進。
一是著力壯大主導優勢產業。汽車、鋼鐵、化工、電子信息、食品、紡織等產業已形成湖北省的主導優勢產業,是湖北工業發展的支柱和特色。2009年,六大支柱產業共完成主營業務收入9511.67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63.6%。隨著國家實施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沿海產業轉移加快,湖北省主導支柱產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將繼續壯大支柱產業,實施“千億產業倍增計劃”,精心做好“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爭取國家產業振興政策支持,進一步推動主導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大力實施先進制造業振興工程,組織實施裝備制造業等重大技術專項。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技術含量,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推動傳統產業向集群化和高端化方向發展。
二是突破性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湖北省產業基礎好和科教實力雄厚的優勢,進一步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推動科技與經濟的緊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不斷提高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提升產業整體水平。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緊緊把握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和實施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光電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制造業和新能源汽車為重點,研究擬定加快培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力爭形成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產業布局合理的新興產業體系。圍繞新興產業培育,爭取和對接好包括核高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重大基礎裝備制造等重大專項,組織實施技術源培育工程、產業化推進工程、園區集聚工程、應用示范工程、創業投資引導工程等五大工程,積極扶持培育高新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
三是扎實推進淘汰落后產能。
推進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推動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和主攻方向,推動工業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
一是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大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力度,構建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和載體;推進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促進企業創新主體的形成,使企業成為創新投入的主體、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促進創新成果轉化。以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引導和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務、金融機構形成“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多元化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加強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建立一批產業共性技術研發中心,推動共性技術研究及成果應用。
二是大力推進技術改造。把技術改造作為工作中的重大任務,建立工作機制,加強項目管理、跟蹤和服務,使持續的技術改造貫穿工業發展的全過程。按照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實施一批,擴充數量、提高質量,建立完善重點項目庫。組織實施重大技改工程,突出抓好100戶重點企業技術改造示范項目,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投資大、對提高品種、質量和工藝技術水平具有突破帶動作用,對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主導產業優勢發揮具有突破帶動作用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提升改造項目,不斷推動“制造”向“創造”轉變。大力引導和推進能源消費和轉換集中的鋼鐵、建材、化工、電力、有色等行業和企業搞好節能改造,推廣節能技術,推行能源合同管理,推進節能產品應用,促進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積極創建國家“兩型”試點企業,推動企業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
三是加快推進“兩化”融合。以促進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為途徑,提升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水平。加快研究制訂推進“兩化”融合的指導性意見,圍繞企業、行業、區域層面選準切入點,組織實施“兩化”融合試點,提高區域、產業、企業信息化水平。以3G建設和“三網融合”推進為契機,促進融合性技術和業務發展。抓好企業信息化試點示范,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工程,積極探索以“兩化”融合為特征的產業發展模式,深化信息技術行業應用,不斷提升企業、行業信息化水平。
四是切實抓好工業園區建設。
大力推進市場主體培育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和經濟發展的基礎。大企業富省,中小企業富民。強省富民,要堅持一手抓大企業培育,一手抓中小企業成長。
一是培育領軍企業。開展規模經濟培育活動,堅持發展大企業大集團,鼓勵支持優勢骨干企業以資本為紐帶、以品牌為依托開展兼并重組,加快形成一批技術先進、核心競爭力強、主業優勢明顯的大企業大集團。進一步完善大企業聯系與服務機制,深入推進大企業直通車服務,利用好直通車網絡服務系統,完善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大企業直通車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作用,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實效;以155戶企業為重點,服務培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二是推進中小企業成長。研究出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辦法,細化措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措施落實,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環境。進一步明確責任,強化措施,深入推進“成長工程”,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配”的路子;培育中小企業龍頭,選擇100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進行重點培育,著力使一批企業成為全省行業龍頭和骨干。
三是大力發展產業集群。要通過以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為載體,促進企業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拉長產業鏈。通過規劃引導和重點培育,著力抓好全省60家重點成長性產業集群和各地特色產業集群,加大培育力度。要依托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和龍頭企業,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
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世界范圍內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要把握新一輪產業調整和轉移的重大機遇,努力實現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聯動發展的新格局。
一是引導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推動制造業物流外包,促進制造業流程再造,積極鼓勵引導工業企業優化管理流程,剝離商貿、物流、供應、研發、檢修、后勤服務業等,推動工業上下游服務環節的外包,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化程度。推進知識、技術、信息等服務要素在工業鏈條上的有效應用,引導一部分企業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轉變。支持企業從低端生產逐步向中間產品、關鍵零部件產品的生產以及銷售等中端環節延伸,向產業鏈條的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環節延展,推動價值鏈逐步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推動企業形態由“橄欖型”向“啞鈴型”轉變,實現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型。
二是打造服務品牌,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推進生產性服務業技術創新、組織流程創新以及服務模式創新,拓展服務領域和增加服務品種,通過服務創新帶動規模擴張。鼓勵服務外包企業自主創新,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創建一批知名服務品牌。積極開展服務貿易,學習先進服務技術和管理經驗,逐步提升服務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檔次,并在技術法規、標準、認證體系上與國際市場逐步接軌,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跨越式發展。
三是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的區域性集聚。通過規劃布局、政策引導等手段,有效整合各方資源,以市場為導向,瞄準產業需求,科學引導區域服務業的集聚發展。支持引導中心城市建設各類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在服務本地產業的同時,強化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充分依托生產性服務聚集發展的優勢,努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依托各類產業園區大力發展科技研發、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圍繞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區域生產性服務體系,形成依托產業、面向產業、服務產業,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良性循環格局。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歐陽萬坤

汽車、鋼鐵、化工、電子信息、食品、紡織等產業已形成湖北省的主導優勢產業,是湖北工業發展的支柱和特色。圖為武漢鋼鐵集團生產的硅鋼。
(資料圖片)
機構名稱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機構設置
1.辦公室(財務處)
2.政策法規處(企業負擔監督辦公室)
3.規劃和技術改造處
4.產業政策處
5.科學技術處
6.經濟運行處
7.中小企業發展處
8.融資擔保服務處(省大企業“直通車”服務領導小組辦公室)
9.節能與綜合利用處
10.縣域經濟處
11.運輸協調處
12.電力處
13.煤炭管理處
14.機械汽車產業處
15.重化產業處(省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16.輕工紡織產業處(包裝產業處)
17.醫藥產業處
18.電子信息產業處(省國防動員委員會信息產業辦公室)
19.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省家電維修行業管理辦公室)
20.信息化推進處
21.電子政務處
22.信息安全協調和基礎設施管理處
23.對外經濟合作處
24.人事處
25.機關黨委
26.監察室
27.離退休干部工作辦公室
主要職責
(一)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擬訂相關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提出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和政策建議,協調解決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
?。ǘM訂并組織實施工業行業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提出優化產業布局、結構的政策建議,擬訂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并組織實施,指導行業質量管理工作,負責企業負擔監督工作。
?。ㄈ┍O測分析工業經濟運行態勢,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協調解決行業運行發展中的有關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組織重要物資的緊急調度和參與緊急運輸協調工作,協調日常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和重大問題;負責工業應急管理、產業安全和國防動員有關工作。
?。ㄋ模┴撠熖岢龉I和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的意見,按省政府規定權限審核、批準省政府規劃內和年度計劃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五)承擔振興裝備制造業組織協調的責任;依托國家和省重點工程建設協調有關重大專項的實施,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指導引進重大技術裝備的消化創新。
?。┲鞴茈娏π姓ぷ?;負責編制全省年度電力電量平衡計劃并組織實施;履行《電力法》授予的電力監督檢查權和行政執法權。
?。ㄆ撸┨岢銎髽I技術進步政策的建議,組織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推進產學研結合,促進相關科研成果產業化,推動軟件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發展。
?。ò耍┙M織擬訂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和政策,指導縣域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和產業集群;監測分析縣域經濟發展動態,協調解決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負責縣域經濟目標考核工作。
(九)負責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指導,會同有關部門擬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負責編制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使用計劃和中小企業統計工作。
(十)擬訂并組織實施工業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政策,參與擬訂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規劃,組織協調相關重大示范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
?。ㄊ唬┴撠煓C械、汽車、石化、信息、輕工、紡織、冶金、建材、磷化、鹽業、食品、醫藥、煤炭、包裝等工業行業管理和醫藥儲備管理,指導相關行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承擔省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ㄊ┙y籌推進信息化工作,擬訂信息化發展戰略、政策;負責信息化建設的統一規劃、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指導和促進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推廣應用;負責規劃和組織電子政務建設,協調電子商務發展,協調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互聯互通和重要資源的開發利用、共享;承擔省信息化領導小組、省電子政務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ㄊ┴撠焻f調維護信息安全和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指導監督政府部門、重點行業的重要信息系統與基礎信息網絡的安全保障工作;協調處理網絡與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承擔省網絡與信息安全協調小組的日常工作。
(十四)擬訂并組織實施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參與制定相關的支持政策;協調推進通信、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絡融合發展,跟蹤推進信息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協調通信市場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重大事宜。
?。ㄊ澹┴撠煙o線電和電子電器產品維修行業管理工作。
(十六)為大企業提供“直通車”服務,承擔省大企業“直通車”服務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十七)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事項。
相關報道
前4月湖北工業經濟運行良好
1~4月,湖北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經濟效益同比快速回升,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41.2億元,增長58.4%;稅金315.5億元,增長44.6%;利潤301.2億元,增長101.2%;虧損企業虧損額31.5億元,下降42.7%。
39大類行業全部盈利
湖北全省39大類行業繼續保持全部盈利,其中汽車、化工、金屬制品、專業設備制造等10個行業利潤成倍增長,電子、食品行業利潤增速加快,鋼鐵、有色、紡織等行業仍保持快速增長。
鋼鐵行業:4月上旬鋼材價格延續上漲行情,下旬受房地產政策調控等影響開始沖高回調,但價格仍明顯高于同期水平,行業效益保持快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755.4億元,增長1.03倍;實現利潤16.8億元,其中4月當月盈利7.3億元(同期為凈虧損0.6億元),環比多增3.7億元。武鋼實現營業收入565億元,增長123.2%,利潤10.69億元(同期凈虧損1.4億元)。
有色行業:有色金屬價格前半月高位震蕩,后半月價格快速下挫(月末銅、鋁期貨分別收于58740元/噸、16360元/噸,比上月末下跌2890元和340元),行業效益增速有所放緩。實現營業收入182.7億元,增長1倍;利潤2.9億元(同期凈虧損1.3億元),4月當月僅盈利0.6億元,環比減少1億元。
化工行業:4月份國內主要化工產品價格基本穩定,化肥價格小幅下滑(尿素由月初1680元/噸下滑至月末1650元/噸),“兩堿”、黃磷價格回落,行業利潤繼續成倍增長,但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實現營業收入437.8億元,增長44.4%;利潤18.6億元,增長1.1倍。
通信及電子設備制造業:隨著電子產品市場繼續回暖、價格不斷上漲,行業效益明顯提升。實現營業收入162億元,增長50.3%;利潤9.8億元,增長99.4%,環比加快54個百分點。
紡織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26.7億元,增長38.6%;利潤10.3億元,增長90.7%,其中紡織業實現利潤7億元,增長1.1倍。
電力行業:電煤價格逐步上漲(4月末5500大卡標煤725元/噸,比上月末上漲45元),火電成本上升,實現利潤7.7億元,下降73.9%,隨著水電增發,降幅較1~2月、一季度低21.4、3.1個百分點。
石油加工行業:原油價格持續震蕩走高(4月末收于88.5美元/桶的年內高點),行業實現利潤4億元,下降71.6%,降幅較一季度低2個百分點。荊門石化、武石化利潤分別下降67.8%、88.2%。
部分行業效益出現放緩跡象
受同期基數逐漸提高、宏觀調控力度加大等因素影響,部分行業效益已出現放緩跡象,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不容忽視。
與一季度相比,1~4月全省39大類行業中有21個行業利潤增幅出現不同程度回落。其中,化工行業利潤增幅由289.3%降至105.9%,當月盈利環比減少3.6億元;建材行業利潤增幅由87%降至36.8%,當月盈利環比減少1億元;紡織業利潤增幅由108%降至57.5%。此外,電器機械制造、通用設備制造、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行業利潤增幅也出現較大幅度回落。
成本上漲壓力增大。今年以來,雖然工業品價格整體上漲,但企業普遍面臨成本快速上升的壓力。1~4月,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5.6%,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漲幅達10.4%。如石油加工、電力等行業因成本上升已經出現利潤大幅下降;鋼鐵行業隨著5、6月份高價鐵礦石陸續進入市場以及房地產調整政策逐漸到位,面臨需求減少、成本高升的雙重挑戰;此外,用工成本及煤炭、運費和水電等要素價格也在上漲,這些都擠壓企業盈利空間。
(劉良博) 系列報道檢索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吉林篇 2009年6月10日A2版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安徽篇 2009年7月22日A2版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陜西篇 2009年7月29日A2版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黑龍江篇 2009年8月11日A2版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江西篇 2009年10月19日A2版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深圳篇 2009年11月18日A2版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甘肅篇 2010年1月5日A2版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河南篇 2010年1月12日A2版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重慶篇 2010年1月25日A2版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天津篇 2010年2月25日A2版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山東篇 2010年3月23日A2版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寧夏篇 2010年6月2日A2版
地方工業管理新格局·湖北篇 2010年6月15日A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