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起,以P2P網絡借貸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迎來了爆發式的發展,在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發展普惠金融及助力“雙創”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由于監管缺位及行業自律不足,網絡借貸行業也暴露出一些發展初期的問題。同時,更有大量的線下理財或財富管理公司打著互聯網金融或P2P的旗號,從事非法集資或違規業務。
在國家積極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和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背景下,對網絡借貸行業進行全面、系統和深入的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12月22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承辦的“互聯網金融:大變局與新征程”論壇在京舉行。在本次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展研究室網絡借貸行業最新研究成果——《中國網絡借貸行業研究》一書正式對外發布。
“由于互聯網和金融天生的屬性差異,它們的結合一定要取長補短,互相融合,才能產生真正地生產力。”作為行業從業者,陸金所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執行官楊峻表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各類新技術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機構服務的成本,并提高機構經營效率,從而能夠更好服務廣大人群。然而,現階段互聯網金融仍存在許多問題,包括市場參與者良莠不齊、信息披露不足、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缺失、交易各方權責定位不明晰等。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轉型的組成部分,當前的形態是特殊歷史時期的階段性產物。目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正在暴露,我們需要去規范它,而其規范的來源是它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所帶來的沖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指出,互聯網金融監管主要針對的是善意的參與者,針對其能力不足而帶來的風險進行規避,進行防范。而對于帶有不良目的的參與者,則還需通過法律、法規的辦法進行甄別,特別對法律的執行、行為監管等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目前,對互聯網金融整頓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新瓶裝舊酒”。他提到,除少數優秀互聯網金融機構外,絕大多數平臺還是用互聯網之名行傳統金融之實。若仍是用新的技術、新的概念來做舊的業務,互聯網金融沒有前景可言。此外,他還表示,從目前的監管形勢上看,監管層主要針對互聯網金融出現的新業務、新技術等進行監管,但缺少對最基礎的內容管制,即實名制、交易、透明度等問題。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讓整個行業進行了一場大洗牌”,新華社財經財經傳媒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葛瑋葛瑋指出,“洗牌是一個披沙瀝金的過程,互聯網金融的野蠻發展時代走向終結,行業實現由亂而治的轉變,從而進入一個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胡濱胡濱認為,目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本質是消化存量,是監管主體展開針對性的整頓評價。從目前形勢看,專項整治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四點,即現有監管分業監管體制與金融混業經營格局錯配問題;現有法律、監管規則的制定滯后于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問題;金融創新與風險控制的協調問題;缺乏系統性的長效監管機制。
那么,監管政策出臺后,對行業將產生哪些影響?
對此,中國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鄧建鵬認為,無論是對限額的整改,還是加入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對于網貸平臺來說都是生死的考驗。在現如今的監管形勢下,無形中提高了平臺的運營成本,可能在未來2到3年,大量網貸平臺會大量消失。其中,比較合規的平臺會出現甩賣潮,而不合規平臺會在監管重壓下停止運營。
深圳錢誠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理事長胡爾義指出,自《暫行辦法》出臺后,三個多月網貸成交額、貸款余額、人數等連續創歷史紀錄,相反,網貸利率卻連創歷史新低。網貸期限雖在較高位運行,但速度明顯卻放慢。“由此可以判斷,目前沒有出現資金大規模地從網貸平臺撤離,同樣也沒有出現資金從中小網貸平臺向大平臺集中的趨勢。總之,《暫行辦法》出臺的對網貸行業的影響已逐漸顯現。”
在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2017年將是互聯網金融合規落實年。那么,從監管層面及行業自身角度出發,未來互聯網 金融該如何發展呢?
“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原點,來規劃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李揚稱,“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一個鐵律。現在互聯網進入金融行業,就要討論如何借助它來為實體經濟服務。那些用各種名義吸收存款,然后通過資金池發放貸款、做投資的行為,是堅決不能鼓勵倡導的”。
胡濱認為,互聯網金融應該加強自律監管,并將其作為監管體系的有益補充。“當然,由于互聯網金融具有特殊性,自律監管缺乏實質性舉措。換言之,自律監管不能代替行政監管,行政監管體系仍還是主導。”
他還指出,互聯網金融除了加強自律監管外,還要引入“監管沙盒”,通過包容性監管理念使監管由被動響應向主動引導轉變,即金融監管部門需在其金融創新中心設立旨在為金融機構、金融創新提供一個“安全空間”的一整套新型監管機制。
針對互聯網金融平臺,楊峻指出,互聯網與金融融合的未來方向應以客戶為中心,并在場景的基礎上,將長尾客戶作為重點,借助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科學技術把控風險,進而實現最終盈利。
陳道富認為,互聯網金融的內在價值是其今后存在和發展壯大的重要所在。互聯網金融,不僅是互聯網與金融,更是兩者的結合,產生增加值的部分才是互聯網金融真正的內在價值。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濤介紹,《中國網絡借貸行業研究》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總報告,行業制度與發展研究、行業監管與法律問題、行業創新與案例研究。主要涉及四個觀點:一是,對待互聯網金融,不應該用有色的眼鏡去看待,而應該更加的客觀、公正的看待。二是,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不應該也不宜走傳統監管的老路。即要打破分業監管,機構監管的模式,更多地強調行為監管,強調監管的部門協調和中央地方協調,找好風險防范與業務創新的平衡點。三是,對待互聯網金融監管,最核心的應該強調金融消費者保護,主要的監管手段更應該是重視事前的預警預防和提示、事中的監測信息披露,以及事后風險處置機制法律懲戒等,實現全流程的管控。四是,目前互聯網金融政策的不斷加強和出臺,是互聯網金融從野蠻式發展向合規發展的正常軌跡,并不是互聯網金融衰退的開始,也不是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終點。(曹雅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