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重點行業產業損害預警監測課題組
2009年,雖然我國物流運行呈現探底企穩、加快回升態勢,但物流業整體上還沒有完全擺脫困難的局面,持續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定。金融危機給我國物流業產業安全帶來新的挑戰,面臨新的問題和特點:物流運行主要指標增幅大幅回落,民營快遞業生存艱難,國際物流巨頭加大在華投資,控制網絡渠道,金融危機下對華物流業并購熱潮不減,并進一步拓展中國中小企業客戶市場。2010年產業安全形勢將更趨復雜,任務將更加艱巨。針對服務業遭受到的沖擊,國內應未雨綢繆,早做準備。我國物流業需要掌握科技優勢,借助物聯網走向高端;同時,積極應對節能減排挑戰,關注區域性標準的實施。
A 運行情況
物流產業探底回升持續向好基礎不穩
2009年隨著宏觀經濟企穩回升,我國物流運行總體呈現加快回升態勢。但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物流價格依然低迷,國內物流企業經營仍較困難,主要物流運行指標增長水平仍然慢于宏觀經濟增長。
社會物流總額由降轉升。2009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速由一季度下降3.3%,上半年下降0.8%,三季度轉為增長2%,扭轉了持續下滑勢頭。據初步核算數據,全年增長7.4%左右,反映出物流需求在投資和經濟增長的帶動下企穩回升步伐有所加快。
2009年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額為69.41萬億元,其中進口物流總額受對外貿易下滑影響,同比下降21.9%,但隨著進出口貿易總量的逐步回升,降幅比上半年縮小5個百分點。進口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為7%,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但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從物流實物量來看,2009年也呈現逐步回升勢頭。1~12月,國內貨運量、貨運周轉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7.6%、9.8%和8.1%,增幅分別比前三季度提高2.6個、3.3個和2個百分點。郵政快遞業務量全年累計完成18.6億件,同比增長22.8%。
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繼續降低。2009年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費用為3.92萬億元,同比增長6.4%;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8%,比去年同期降低0.3個百分點。
物流業增加值回升加快。據初步核算數據,2009年我國物流業增加值增長7.3%左右。2009年前三季度,物流業增加值為1.47萬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在物流業增加值構成中,交通運輸業增加值為1.08萬億元,增長4.5%,倉儲業增加值增長13.7%,貿易業、郵政業增加值分別增長0.1%和2.6%。
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長。2009年1~10月物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18908.9億元,同比增長55%,增幅比1~9月略有回落,但仍明顯高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1%的增幅。
重點物流企業收入增長。2009年重點物流企業統計調查匯總數據顯示,前50名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共達47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超過千億元,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等6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百億元,前43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排名第50名物流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6億元,同比增長2.7%。
物流市場價格低位徘徊。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以來,物流市場價格總體震蕩向下,低位徘徊。其中,公路貨運市場綜合價格指數在2009年2月、3月、8月降至66左右,11月受需求回升和油價上漲的共同影響達到79.2,但12月又有所回調,為78.3,環比下降0.9個百分點。沿海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在2008年11月后在1000~1200點之間小幅波動,直到2009年11月中旬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上升,但與去年高點相比仍有700多點的差距。
B 措施
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護航產業安全
為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新挑戰,著眼于長期的發展和布局,2009年3月我國出臺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此外,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維護了國內企業合法利益、產業安全。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后,提振了行業信心。物流規劃綱要及時出臺,通過降低物流企業的運營壓力,幫助企業渡過“嚴冬”,同時也維護了物流市場的穩定。在創造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的同時,有效規范國際資本對我國物流業資產的并購行為。
完善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維護產業安全。《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建立產業安全保障機制,完善物流業外資并購安全審查制度。這對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在2008年7月正式啟動以來,依托重點聯系企業和預警專家,加強對產業損害的動態監測、對行業安全形勢的研究,積極推動了維護物流行業產業安全基礎性工作。首次在服務業領域展開的產業損害預警工作積累了經驗。
加強對快遞業逆市降價的監管,規范市場秩序。
C 產業安全評估
跨國快遞試水中小客戶國內企業生存空間受擠壓
雖然近幾年我國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具有良好的成長性,但它仍處于初級階段,物流企業集中度低,實力弱。尤其是在后危機時代,我國物流業產業安全面臨新問題。
———成本增加,民營快遞業面臨生存困境。用工成本上升,燃油價格近兩年持續增長,推動物流企業成本不斷攀升。為緩解成本上漲壓力,2009年11月,韻達、申通、圓通、中通等國內主要民營快遞企業相繼宣布漲價1~2元。但數日后漲價行動宣告失敗。以北京同城快遞市場價格5元計算,物料成本接近1.5元。人工成本從取件員取件,到送件員送件,其中包括所有的車輛送貨成本,再加上各種稅費,凈利潤基本上為零。同時,快遞行業競爭激烈,整體服務價格呈下降趨勢。民營快遞企業在價格變局中的推動力不夠強大,生存面臨困境。近日深圳東道物流公司的倒閉就是例證。
———國際物流巨頭加大在華投資力度,控制物流網絡渠道。近年來,跨國物流企業不斷加大投入,通過建設大型轉運中心來提升網絡實力、戰略地位,形成對物流網絡渠道的控制。2009年,國際物流巨頭TNT啟動武漢分撥中心,并投建廣州分撥中心;聯邦快遞在廣州的亞太轉運中心投入運營;2010年,UPS位于深圳、DHL在上海的轉運中心也將投入使用。
———金融危機下,物流業并購熱潮不減,競爭加劇。自外資企業可以在中國自行設立分銷網絡以來,中國巨大的物流市場促使跨國物流公司加快了在中國的布局。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下,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成為并購行動的主要目標。2009年,中東的亞致力、德國的DHL、日本的雅瑪多繼續在中國大舉并購。跨國物流公司借助資金、技術和管理等優勢,通過收購從單一業務走向綜合物流業務,從集中于中心城市物流業務向構筑全國性物流網絡全方位展開。不僅在高端市場領域占據了主導,而且向傳統物流領域進行滲透和擴張,中國物流業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跨國快遞企業進一步拓展中國中小企業客戶市場。金融危機下,國際高端市場的縮水,促使外資快遞巨頭加速在中國中小企業客戶市場尋找機會。
2008年6月,中外運敦豪在華開設首家零售旗艦店,主要服務個人客戶及其附近的公司客戶。此前,聯邦快遞和UPS早已涉足門店業務,開發零售服務模式。聯邦快遞在2008年初推出國際經濟快遞服務,以爭取對價格敏感的中小企業客戶。與國內快遞企業相比,品牌和服務使國際快遞企業在爭取中小企業客戶方面擁有優勢,這進一步擠壓國內快遞企業的生存空間。
D 預測
碳排放或將成為物流業競爭新領域
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助推物流業走向高端。奧巴馬政府的“智慧地球”計劃明確以物聯網為基礎,被看作推動此次金融危機后經濟增長的科技基礎之一,新一輪國際經濟競爭的主要著力點。物聯網的興起,將促使物流業信息化整合進入新的周期。信息化相對薄弱的我國物流業,可以借助“物聯網”東風,積極構建統一信息平臺,提高全社會生產效率,實現跨越式發展。快捷準時、經濟合理、用戶滿意的產業物流服務體系,促使物流業走向高端服務業。
碳排放問題將成物流業競爭的新領域。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法案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在歐盟起飛或降落的航班都將納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33家中國航空公司位列歐盟名單中。2009年9月,歐盟還曾為海運和空運業界制訂碳減排目標,期望兩者能在2020年前分別較2005年減少20%和10%的碳排放。關于碳排放問題,哥本哈根會議沒有形成統一協議,但區域性方案可能成為主導,中國企業需積極應對。
需引起關注的是,國際物流巨頭早已有所準備。2009年2月,馬士基已攜手麻省理工學院致力于改進碳排放方法研究。DHL率先開展全球電子貨運推廣計劃,減少空運貨物所需處理的紙質文件數量,已達到減排效果。目前,該公司在空運日常所需的30種文件中已有16種已被電子數據取代。

2009年重點物流企業統計調查匯總數據顯示,前50名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共達47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7%。
(資料圖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