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728萬高校畢業生正陸續步入社會,踏上創業就業征程,而經濟增速放緩,農村勞動力轉移、城鎮穩定就業、困難群體就業交織,去年的“史上最難就業季”已升級為今年的“更難就業季”。
黨中央、國務院運籌帷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優化就業創業環境,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去年以來,國家陸續推出了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推動創業就業。
在支持和促進創業就業的眾多政策措施中,高含金量的稅收起征點、減稅免稅、即征即退、稅款抵減等優惠政策,讓包括莘莘學子在內的創業就業群體揚帆遠航。
普惠政策幫創業就業者筑夢起航
特殊規定扶重點群體追夢護航
湖北道德模范、武漢市東方紅食品有限公司助殘“犟媽”易勤,辦廠8年虧損80萬元仍苦苦支撐,絕不讓12名智障員工下崗。這個溫暖的故事感動了中國?!瓣駤尅蹦軋猿植挥澹诵拍钸€有稅收力量。
2005年公司成立不久,武漢市江漢區國稅人員就上門宣傳安置殘疾人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輔導企業完善財務制度,消除涉稅風險,已累計為食品廠退稅80多萬元,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1998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支持失業者、大學生、殘疾人、軍轉安置等特殊群體創業就業系列稅收優惠政策,鼓勵自主創業,促進更多企業吸納其就業。去年至今,連續出臺的繼續支持和促進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與以往相比,優惠額度、扣減稅費種類、行業限制發生了較大變化。
扶貧濟困力度更大。以往,建筑業、娛樂業以及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廣告業、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網吧、氧吧、典當等行業,不能享受創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現在全部都能享受;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的人員、零就業家庭和享受最低保障家庭失業人員、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從事個體經營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限額減免稅費,最高可上浮20%;企業和企業實體吸納以上人員,3年內按實際招用人數每人每年扣減稅費4000元,并由以往“可上下浮動20%”調整為“最高可上浮30%”。廣西的定額標準就已達每人每年4800元。
助殘護殘政策更優。全國殘疾人2006年4月已達8296萬人,為了促進殘疾人就業,國家對殘疾人個人提供的勞務免征增值稅、營業稅,勞動所得減征個人所得稅;企業安置殘疾人最高可獲得每人每年3.5萬元即征即退增值稅或減征營業稅,支付給殘疾職工的工資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據實扣除并給予100%加計扣除,企業招錄1名年薪2萬元的殘疾職工,比招錄健康職工最多可少繳企業所得稅5000元,同時還能享受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優惠。減稅效應讓廣西上思縣仁盛公司188名員工中,錄用殘疾員工達76人。
擁軍優屬標準更高。稅收政策明確,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軍隊轉業干部、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隨軍家屬從事個體經營的,3年內免征增值稅和營業稅;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限額扣減稅費,最高可上浮20%。為安置復退軍人就業而新開辦的企業,安置軍轉干部、隨軍家屬、城鎮退役士兵達到一定比例并簽訂勞動合同的,3年內免征增值稅和營業稅;企業新增崗位當年新招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的,每人每年扣減4000元稅費,最高可上浮50%,而吸納其他人員的上浮標準是30%。
播撒甘露濟蒼生,一枝一葉總關情。稅收政策條款或許是枯燥的,字里行間透露的卻是“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折射出濃郁的民生情懷。
春風行動助更多民眾圓夢遠航
2014年前五個月,第三產業稅收占到全國稅務機關組織稅收收入的55.7%,5月份全國稅務機關組織的收入同比增長6.2%,而第三產業的稅收增長貢獻度達到了74.9%。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營改增這項重大稅制改革功不可沒。
擴大就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發展經濟,深化改革是發展經濟的強大動力。2012年1月1日始于上海的營改增,已呈星火燎原之勢全國鋪開,漸次推進到絕大部分現代服務業,不僅大幅減輕了市場主體稅負,還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謀一域而活全局。2012年至2013年,營改增為上海增加就業崗位29萬人,2013年湖北省24萬人因受益營改增而就業。
今年財稅政策頻頻對中小企業發展施以援手,出臺政策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允許稅前扣除、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平臺享受稅收優惠、農村金融機構實行營業稅優惠政策、對小微企業貸款免征印花稅……項項帶著溫暖的稅收新政,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加速器,將溫暖于無聲處傳導給眾多創業就業者。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如果說營改增等政策是引導服務業發展、促進創業就業的導航者,那么,全國稅務系統開展的“便民辦稅春風行動”,通過轉變管理方式、簡化行政審批、優化納稅服務,為納稅人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帶來實實在在的便捷,則為創業就業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
今年2月以來,稅務總局在“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中推出了公布行政審批清單、規范稅務進戶執法、簡化增值稅發票領用手續、簡并涉稅文書報表、大力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等20多項措施,最大限度便利納稅人,最大限度規范稅務人,浩浩蕩蕩的便民辦稅春風,激發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
比如,為方便企業享受創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稅務總局將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審批管理方式改為備案方式,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在年度中間預繳時可自行計算享受優惠,年度終了將從業人員和資產總額情況報稅務機關備案即可。銷售額(營業額)低于稅收起征點的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直接享受增值稅、營業稅免征待遇即可。
稅務部門還立足行業特點,運用稅收誠信機制建設成果,與金融部門聯手,積極扶持創業就業,融資難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重慶、安徽、廣西、湖南等大多數省市稅務部門積極與商業銀行合作,開展金融創新,推出“稅易貸”、“稅融通”等信貸產品,對A類誠信納稅人給予授信額度傾斜和利率優惠,讓誠信納稅者一路綠燈。深圳市國稅局與光大銀行聯合推出了“稅易貸”無抵押無擔保產品,國稅部門定期向銀行提供中小企業年納稅額、納稅信用等信息,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最近3年平均納稅額3倍的貸款金額,使企業發展更順利,就業崗位更穩定,就業報酬更有保障。
全國稅務系統將“納稅人所盼、稅務人所向”的目標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貼近創業就業需求,加強和創新涉稅服務,溫暖了創業就業圓夢路。在上海市楊浦區,稅務局針對轄區電商、軟件、高新技術和文化創意等行業創業青年較多,創業初期對涉稅政策了解不足的問題,與幫扶青年創業的專業機構YBC合作成立了稅務服務站,稅務專家定期向創業青年解讀稅收政策。朔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張元剛說“我們團隊能發展到上百人,營業收入翻番,離不開稅務部門一路相伴!”
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表示:“促進就業始終是稅收政策的著力點,支持大學生創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個體工商戶和殘疾人就業、軍人軍屬就業等多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讓有勞動能力的人找到謀生的機會、找到更好的就業崗位,推動了社會就業和穩定,成就了無數創業者的夢想,在今后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將更有作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