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金國軍
江西省思創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游建平近日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當前江西省正處在數字經濟發展的黃金期、窗口期、機遇期,如果努力把握好,搶占先機,可極大縮短新舊動能轉換周期,一旦錯失機會,必然會拉大與發達省份之間的差距。
為此,游建平建議,江西省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尤其要重點支持本土IT龍頭企業發展,以龍頭引領,帶動產業,以智慧城市、城市軌道交通信息化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為契機,孵化本土企業能力,不斷完善供應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做好頂層設計
游建平認為,江西要把發展數字經濟放到引領全省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上來,統領新制造經濟、新服務經濟、綠色經濟、智慧經濟和分享經濟五大領域發展。一方面,以數字經濟拉動實體經濟發展,將數字經濟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到實體經濟中去,不斷釋放數據動能,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另一方面,以實體經濟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形成以數字經濟為創新驅動力的新生經濟。
要制定明確的發展路線和推進時間表。當前急需開展充分的調查研究,精心制定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戰略性的發展規劃,出臺一系列扶持數字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用政府“有形的手”牽引市場“無形的手”。
充分解放思想
區域經濟發展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區域政府領導干部認知更新的速度。游建平建議,要加強面向廣大領導干部有針對性的學習教育,切實提高江西省各級領導干部對數字經濟、數據資源、數據資產的理解,培養大數據思維。
要解決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問題。可借鑒廣東、貴陽等地做法,組建大數據統籌管理機構,作為政務數據行政管理主體單位。加強政務數據治理,以“聚、通、用”為主線,先將各部門分散數據統一匯“聚”,加快搭建全省大數據資源中心和數據共享開放平臺。再打“通”管道,建立數據共享開放標準和機制,解決數據共享開放的體制和技術問題,最后是主動開展更多應用,把數據“用”起來,以建設行政審批局為抓手,在數據打通的前提下建設綜合審批平臺,促進形成部門間數據共享的健康生態。
及早解決政府數據與互聯網數據共享融合的問題。在探索中前行,先行先試,兩腳走路,一邊打開口袋,開倉放糧,向社會開放數據資源,釋放生產資料,一邊在實踐中求真知,逐步解決數據脫敏和數據權屬等問題。
培育產業生態
游建平認為,數字經濟因其融合型的特點,決定了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必須堅持走本土企業發展的路子。
其一,數字經濟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賦能傳統產業,需要在各領域傳統行業長期耕耘,久久為功,才能形成規模。本土企業有天然的本地化優勢。
其二,只有本土數字經濟企業集群發展壯大了,才能切實提升江西經濟發展的后勁。
其三,以重大項目或投資引進省外企業入駐,來帶動江西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不但有水土不服的風險,還會摧毀本地市場已經苦心搭建起來的生態鏈條。目前江西省很多地方都把智慧城市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籌碼,傾向與省外IT巨頭企業合作,實際上是極大地傷害了本身就稚嫩的數字產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