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建材集團圍繞主業強化結構調整與聯合重組,吸納了400余家企業,退出了160余家企業,在科技創新、產業制造等領域形成了主導優勢。
截至2009年,中國建材集團營業額達816億元;利潤達38.8億元,資產總額增至1133億元,穩居建材行業百強首位。預計2010年中國建材集團營業額將超過千億元。今后十年,中國建材集團將進一步確立大建材概念,通過涉足鋼材、水泥、木材三大業務,從大型建材制造商,向大型建材建筑綜合供應商轉變。
確定大水泥戰略
從世界范圍來看,水泥是技術門檻高、專業化程度強的重資產投資產業,制造者是為數不多的知名大公司,如世界水泥巨頭拉法基、豪西蒙年產量均過億噸,各占海外產量的約10%。我國的水泥總量雖然占全球50%的份額,但缺少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大企業。正是由于落后生產力的大量存在,無序和惡性競爭嚴重,使得水泥產業沒有分享到中國房地產和基本建設高速發展的成果。
中國建材集團要想真正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企業,就必須快速做大做強水泥業務。基于此,中國建材集團把水泥業務作為集團的核心業務之一,確定了迅速做大水泥業務規模、成為水泥行業領軍企業的“大水泥戰略”。
為此,中國建材集團確定了做大水泥業務的理念是: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快速推進戰略區域內的聯合重組推動水泥業務結構調整,通過技術改造推動產業升級、完成國家節能減排任務,通過市場化運作達到與被聯合重組企業的共贏,通過加強與大企業集團的互助合作實現多贏,最終促進企業間的良性競爭、實現行業的健康發展。
從零到億噸的重組
大水泥戰略確定后,中國建材集團開始了南方水泥的組建。這成為建材行業兼并重組、集約發展的典型案例。中國建材集團摸索出一條通過資本運作、并購重組雙輪驅動做大做強的新型發展路徑。
2007年上半年,中國建材集團成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執行小組等),推動南方水泥的聯合重組工作。為規范推進聯合重組項目,中國建材集團聘請了國際、國內知名的專業中介機構團隊,每一個重組項目都經過詳盡的市場分析、專業的法律與財務盡職調查、規范的審計評估及嚴格的審批程序,在與目標企業進行了一輪又一輪認真細致的價格談判后,才簽訂意向書、備忘錄和收購協議。
2007年9月,中國建材持股75%的南方水泥正式成立,注冊資本35億元,中國建材持股75%。
通過幾年的發展,市場區域涉及浙江、上海、江蘇、湖南、江西四省一市。南方水泥成立后,快速推進區域內的聯合重組,先后吸引了上百家水泥企業加盟,組成了一支龐大的聯合艦隊,使這個在這一區域內沒有1公斤水泥的企業,產能快速擴張到1億噸,今年產量將超過9000萬噸,創造了世界水泥發展史上聯合重組的奇跡和企業擴張的范例。
三大戰區的發展布局
南方水泥的重組代表了中國建材在東南地區在水泥板塊的整合,中國建材在淮海經濟區、北方地區的整合同樣成功,目前已經可以并列稱作三大戰區。
在淮海經濟區,中國建材旗下的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于2006年7月收購安徽海螺集團在江蘇徐州建設的萬噸水泥生產線,此舉當時被業界稱為“開創了我國大型企業在聯合重組中合作共贏的先河”。在實現了與徐州海螺的戰略性重組之后,中聯水泥用3年時間陸續重組了泰山水泥、德州大壩、河南淅川、洛陽黃河等區域內優勢企業,使中聯水泥的業務規模迅速壯大,經濟效益明顯提升,成為一個穩定成長的區域內龍頭企業。
在東南經濟區,中國建材聯合區域內水泥龍頭企業尖峰集團、虎山集團、江西萬年青水泥等,于2007年9月組建了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在北方地區,中國建材與遼源金剛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弘毅投資基金于今年3月合資組建了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全力推動以東三省、內蒙古等地區的聯合重組,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產能達到5000萬噸。目前,重組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之中。
戰略驅動科學發展
幾年來,中國建材集團水泥業務規模從100多萬噸增至1.6億噸;不僅如此,玻璃業務從無到有,現在已擁有幾十條生產線,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也快速壯大。
2002年,中國新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經過充分思考和探討,決定轉變戰略,拓展主營業務,做大宗建材商,結合資源優勢、政策優勢、規模優勢和資本優勢,做大行業、大產業,公司毅然由中國新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更名為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從此,集團歷經風險化解、債務重組、明晰戰略、確定主業和國際化經營等一系列重要歷程,從過去主要發展新型建材,轉變為發展新型建材和建材工業主導產業的水泥、玻璃、玻璃纖維和復合材料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
2006年以來,中國建材集團明確了大力推進水泥、玻璃的結構調整、聯合重組和節能減排,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成為國內領先、全球一流的,具有良好持續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的發展戰略。
戰略確定后,通過大力推進水泥、玻璃的結構調整、聯合重組和節能減排,實現了集團的“由大變強”;通過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并探索出一條創新發展的道路、一套獨具特色的管理,推進了集團的“靠新出強”。
作者:曹雅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