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到2009年,我國鋼鐵行業產量規模增長了4.4倍,粗鋼產能在全球總產能中的比重從15%躍升至接近50%。可以說,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國完成了向鋼鐵大國的第一次飛躍。展望下一個十年,成為名副其實的鋼鐵強國是我國鋼鐵行業實現第二次飛躍的終極目標。但由于金融危機的突然來襲,這一次飛躍注定將更加艱難。
正如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鄧崎琳所言,未來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的、科學的和可持續的發展,是與人類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抑制氣候變化的潮流相適應的發展。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鋼鐵工業更應強調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循環發展,中國是這樣,世界其他國家也應如此。
在日前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兼并重組、技術創新、管理變革和人力資源管理就被公認為撐起中國鋼鐵強國的四大支點。
在鄧崎琳看來,兼并重組、管理變革和技術創新是鋼鐵工業調整結構、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的關鍵舉措,而人力資源開發是新時期必須更加關注的重大戰略問題,應當動員企業予以切實的重視。
兼并重組是提高現有鋼鐵存量資產質量的有效途徑。與世界其他主要產鋼國相比,中國鋼鐵行業集中度低下是不爭的事實。由于缺乏強勢鋼企,我國在全球鐵礦石談判中只能受制于人。后危機時代,加速市場化并購重組,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資源議價能力已經迫在眉睫。
管理變革是企業實現持續改進的內生動力。面對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和白熱化的市場競爭,惟有主動求變,推動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革新,我國鋼鐵企業才能在世界經濟新一輪復蘇中站穩腳跟。
技術創新是中國實現鋼鐵強國夢想的根本保證。就像“現代化的飲料生產線可以購買,但是可口可樂的配方永遠買不到”一樣,我國鋼鐵行業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差距的根源就是創新能力不足。在低碳理念日益普及的今天,使用綠色生產工藝制造綠色鋼鐵產品,將是大勢所趨。
鋼鐵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依賴科技進步,而人才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創新型人才越來越成為各國開展軍備競賽的秘密武器。在全球化競爭格局中,人力資源建設必須提升到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開展“人才總動員”。
作者:曹雅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