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2016年,全球經濟仍缺乏強勁增長動力,國內經濟仍處于周期性緩慢調整階段,下行壓力較大。我國原材料工業生產和投資進一步回落,國際貿易形勢依然嚴峻,產品價格低位震蕩,行業經濟效益難有較大改變。同時,我國原材料工業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節能環保壓力不減、貿易環境不容樂觀、企業經營困難加大等問題短期內仍將存在。針對上述問題,賽迪智庫提出如下建議:加強供給側改革和消費提檔升級,化解供需矛盾;加強節能減排,推動行業綠色發展;培育競爭新優勢,有效化解貿易爭端;堅持創新驅動,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A 發展趨勢(一)
增長乏力 原材料工業或將持續低迷 生產增速進一步回落 2015年1~10月,受全球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影響,我國原材料工業生產規模繼續收縮,部分產品產量下降明顯。硫酸、乙烯產品產量增速分別低于去年同期2和5.3個百分點,燒堿產量下降1.5%,且前十個月燒堿產量一直持續下降;生鐵、粗鋼產量全面下降,同比分別減少3.3%和2.2%;10種有色金屬產量有所增加,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9個百分點;水泥、平板玻璃產量下降幅度較大,特別是平板玻璃產量降幅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2015年全年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增速在7%左右徘徊。
預計2016年,我國原材料工業生產仍將持續低迷。一是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緩慢,缺乏強勁的增長動力。在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IMF進一步下調了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至3.6%;世界銀行預測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3%。主要發達國家表現分化,美國經濟溫和復蘇,但受“加息”預期影響復蘇態勢會有所減弱;歐元區經濟弱復蘇,受難民問題和“法國版911”影響,歐洲經濟或將再次陷入危機;日本經濟緩慢復蘇,但日元貶值和政府債務規模維持高位帶來的風險會減弱復蘇勢頭。俄羅斯、巴西、南非等新興市場國家面臨不同經濟困境,經濟增長繼續惡化。
二是國內經濟進入周期性放緩階段,經濟增長呈現中高速的新常態。以往經濟高速增長依賴的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出口需求增長持續放緩,傳統行業去產能加大經濟下行壓力,OECD預測2016年我國經濟增速為6.5%。但作為“十三五”開局的第一年,穩增長政策會陸續出臺,國家和地方投資規模會有所擴大,經濟增長形勢或有改善。
三是主要下游行業需求難有較大幅度增長。
2015年以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持續回落,1~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降至2%的年內最低水平,預計201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會觸底回暖,但增長幅度不會太大;今天前十個月汽車產銷增速出現不同程度回升,其中汽車產量結束了連續下降勢頭,預計2016年汽車產銷會繼續小幅增長,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將會有所增長。綜合以上因素,預計2016年我國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增速可保持在6.5%~7%。
投資增速繼續放緩 2015年1~10月,我國原材料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放緩,部分行業投資規模明顯下降。鋼鐵、有色行業投資規模持續縮小,增速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15%和2%。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投資規模有所擴大,但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7個百分點。建材行業投資增速繼續下降,非金屬礦采選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投資增速分別低于去年同期4.9和7.4個百分點。
2016年,雖然行業政策環境向好,但在市場因素影響下,企業投資意愿仍不強烈,預計原材料工業投資增速會進一步趨緩,鋼鐵、有色行業投資規模仍存在縮小的可能性。一是“穩增長”政策逐漸起作用。“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等重大發展戰略的刺激,將會帶動軌道交通、基礎設施、裝備制造等產業的快速發展。2015年前三季度,發改委密集批復的鐵路、城軌項目已經達萬億元,這些項目的投資乘數效用有望在2016年顯現。受天津“8·12爆炸”的影響,國家和地方加快推進城鎮密集區危化品企業的搬遷,目前已經確立了三批項目,這將在2016年拉動石化行業的投資。這些下游行業的走強和相關項目的投資對原材料投資將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但總的來講,市場上充斥著對下游行業需求增長乏力的預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原材料企業的投資積極性。二是我國經濟處在結構調整的關鍵期,鋼鐵、有色、建材等傳統行業飽受產能過剩困擾,去產能的壓力較大,新產能受到嚴格管控,落后產能要加快淘汰,導致企業自身投資意愿也不強烈。預計2016年原材料產品需求不會顯著增加,原材料企業不會盲目增加投資。
B 發展趨勢(二)
需求不振 原材料出口增速趨緩
國際貿易形勢依然嚴峻 2015年1~10月,受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振影響,進出口貿易形勢不樂觀,我國主要原材料產品出口增速放緩,進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出口方面,我國鋼材出口9213萬噸,同比增長24.7%,低于上年同期17.5個百分點;未鍛造的鋁及鋁材出口389萬噸,同比增長14.4%,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進口方面,進口鋼材持續減少,前十個月進口鋼材1068萬噸,同比減少11.7%,遠低于上年同期增長4.1%的水平;進口未鍛造的銅及銅材382萬噸,同比減少4.2%,低于上年同期9.3%的增長水平,預計2016年,我國原材料產品進出口貿易難有較大改善。雖然“一帶一路”戰略有望加強我國與亞歐國家的貿易聯系,一定程度上會刺激原材料產品出口,但是全球經濟仍然沒有走出危機陰影,美日歐經濟復蘇不穩定,新興經濟體進入深度結構調整期,國際市場需求不會有顯著增加。進口方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工業生產穩中趨緩,投資增速有所回落,進口原材料產品需求會有所減少。
產品價格低位震蕩
2015年1~10月,主要原材料產品價格持續下跌。10月鋼材價格繼續下跌,跌到了59.44的歷史新低水平。純堿、天然橡膠等石化產品價格不斷下跌,較年初分別下跌了250元/噸和2070元/噸;尿素價格震蕩調整,較年初價格水平略微下降。銅、鋁等有色金屬價格震蕩走低,盡管二季度價格有上漲態勢,但三季度之后重回下降態勢。建材產品中的水泥價格今年以來一直不斷走低,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預計2016年,我國原材料產品價格會繼續低位震蕩調整,主要產品價格會有所分化。鋼材價格受產能過剩、市場供大于求、原燃料價格支撐繼續走弱的影響,缺乏大幅回升的條件,預計會繼續低位調整。化工產品價格受石油價格持續下跌影響,整體走勢會偏弱,不同產品價格會依據供需格局變化出現一定程度分化。有色產品價格在供大于求、美元走強的整體形勢下,存在較大的下跌風險。水泥等建材產品價格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影響,上漲空間有限。
行業經濟效益難有較大改善 2015年1~9月,我國原材料工業經濟效益繼續下滑。除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采選業利潤有所增長,且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之外,其他行業利潤均大幅下滑。其中鋼鐵行業經濟效益下滑幅度最大,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分別下降42.34%和60.53%;有色金屬行業利潤下降幅度也較大,今年以來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下降幅度持續擴大;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利潤同比下降8.1%,而去年同期為增長12.07%。
預計2016年,除個別行業外,我國原材料工業整體經濟效益難有較大改善。一方面,原材料產品需求難有大的改觀,另一方面,全球市場供應能力過剩、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產品價格低位震蕩等因素將增大原材料企業的經營難度。
C 存在問題(一)
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節能環保壓力不減
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低速增長,制造業普遍缺乏發展新動力,導致對鋼材、有色等原材料產品的需求減少,主要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嚴峻的市場環境迫使主要鋼鐵、有色金屬生產國開始削減產能,陸續關停高成本、低附加值、規模小的礦山和冶煉廠。盡管如此,全球范圍內的鋼鐵、有色產品供大于求的矛盾短期內難以有效解決。2015年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迫使部分企業減產檢修或者停產。中鋼協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粗鋼日均產量為213萬噸,較上月減少7萬噸;唐山地區高爐利用率為89.32%,環比略為下降,說明企業減產或者停產取得一定效果,但供給的下降不足以抵消需求的下降,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此外,部分新項目的陸續開工投產,如寶鋼湛江鋼1#5050m3高爐9月25日投產,包鋼8#4150m3高爐于10月13日出鐵等,會加大供給壓力,預計2016年我國原材料產品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難以扭轉。
節能環保壓力不減。原材料工業能耗高,碳排放大,節能減排壓力較大。我國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電力六大高耗能行業的碳排放量占工業碳排放總量的71%,其中5個行業屬于原材料工業。盡管近年來原材料工業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總體來看原材料工業還沒有完全擺脫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發展模式,如鋼鐵行業能效相比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近10個百分點的差距。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一年。在“十三五”規劃建議和《中國制造2025》中都明確將綠色可持續發展作為今后工業發展的主線,并制定了具體的節能減排指標。此外,我國還將在2016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首批試點行業就包括鋼鐵、電力等6個重點行業;2016或2017年,有望實現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碳排放交易體系。這些節能減排措施在短期都會增加原材料工業節能減排的壓力。
D 存在問題(二)
貿易環境不容樂觀 企業經營困難加大
貿易環境不容樂觀。國際金融危機后,部分國家為保護本國產業發展和保證就業,通過設置貿易壁壘等手段搶占國際市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高發勢頭一直沒有消減。世貿組織的統計顯示,金融危機以來,二十國集團成員出臺的貿易限制措施中,約有80%仍在實施,影響了全球4%左右的進口。作為出口大國,我國深受貿易保護主義之害,是國際上貿易救濟設限的首要目標國,鋼鐵、化工、有色金屬產品頻頻遭遇貿易救濟調查。僅2015年上半年,就有11起涉及鋼鐵產品和制品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占總量的30%;自8月以來,相繼有印尼、南非、印度、墨西哥和阿爾及利亞提高進口鋼材保障措施稅,限制國外鋼材進口。預計2016年,在全球經濟總體弱復蘇的背景下,國際市場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發達國家對初級和中間產品、機械設備的需求依然偏弱;新興經濟體經濟波動較大,收入增長放緩,消費將會下滑。我國過剩原材料產品出口仍會遇到較多困難。
企業經營困難加大。近幾年,面對來自產品價格震蕩下降和成本不斷上漲的雙重擠壓,我國原材料企業經營壓力較大。尤其是2015年前三季度,鋼鐵、有色行業全面虧損。一方面,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產能過剩壓力不減,低端產品供大于求矛盾短期內無法化解,產品價格持續在低水平徘徊,導致主營業務收入大幅下滑。另一方面,人工、土地、融資成本持續上漲,特別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制約了原材料企業的發展。盡管從2014年11月開始,央行連續六次降息、五次降準,但由于原材料企業多屬于產能過剩行業,自2012年起,銀行對原材料企業的信貸政策就開始整體收緊,嚴控原材料工業的信貸規模,導致部分原材料企業只能從非銀行渠道獲得信貸,不僅融資成本增加,且融資風險增大。此外,2015年實施的新環保法,也增加了企業環保設備的投入,導致企業財務成本上升。中鋼協數據顯示,受收入下滑、成本上漲影響,2015年1~9月,寶鋼利潤下滑50%~60%、沙鋼預虧0.73億元、首鋼預虧5.2億~6.2億元、太鋼預虧7億~8億元、鞍鋼預虧8.9億元、華菱預虧9億~13億元、韶鋼預虧16億元。預計2016年原材料工業經營形勢依然嚴峻,企業仍會面臨較大的經營困難。
E 建議
堅持創新驅動 培育競爭新優勢
加強供給側改革 一是聚焦《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質量效益為目標,優化產能布局,按計劃淘汰鋼鐵、有色、建材的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新增產能,支持輕工、紡織、鋼鐵、建材等傳統行業有市場的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高設計、工藝、裝備、能效等水平,有效降低成本;鼓勵發展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高端產品,扶持創新型企業和新興產業成長,帶動原材料工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二是完善市場機制,優化市場環境,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同時加強政府引導和監管,制定政策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三是進一步刺激國內市場需求,緊抓《中國制造2025》大力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的機遇,通過原材料產品標準的提檔升級和拓寬新材料的應用領域,推動原材料產業的高端化發展和新材料產業做大做強;四是擴大國際市場需求,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交通、水利、民生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的發展機遇,促進鋼鐵、有色、化工等優勢產能加強國際產能合作,緩解我國原材料產品的供需失衡的壓力。
推動行業綠色發展 一是加快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生產,加強有毒有害物質替代,對于鉛、汞等重點污染行業加強污染源治理,在高能耗、高排放的原材料行業重點推進熱電聯產、能源階梯利用和分布式能源,推動低碳技術應用;二是鼓勵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加快節能技術裝備的升級換代,研發推廣應用先進的節能環保工藝、技術、裝備,提高原材料企業節能環保水平,推進原材料企業綠色發展;三是提高企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堅持能源開發與節約并重,實施原材料工業能效提升計劃,重點推進生產過程的節能降耗,注重重點終端用能設備的能效提升有效化解貿易爭端
一是優化產品出口結構,提升產品的質量品牌,增加出口產品技術含量,擴大高端產品出口比重,積極培育新競爭優勢;二是深化貿易合作,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和自貿區建設戰略,加強貿易合作,推動我國優勢產業產能“走出去”,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局面;三是建立完善進出口協調機制,通過高層外交、談判和對話等方式加強交流,減少誤解和分歧,妥善解決貿易糾紛,必要時可采取法律手段解決爭端,維護貿易環境的公平自由;四是加強企業的貿易摩擦風險防范意識,遵守貿易標準規則和法律法規,最大限度地避免貿

易爭端;五是積極參加貿易談判,利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化解貿易糾紛。
堅持創新驅動 一是構建良好的創新氛圍,整合科技資源,完善科研創新機制體制,鼓勵全社會進行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管理等創新,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建立健全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聯動的創新體系;二是加大對企業研發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開發高附加值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優化技術和產品結構,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三是組建多種形式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創新平臺,協同解決行業發展中的共性、重大和關鍵技術問題,提高行業創新能力。
2016年,全球經濟仍缺乏增長動力,國內經濟仍處于周期性緩慢調整階段,預計原材料工業生產增速進一步回落,投資增速繼續放緩。 (資料圖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