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促進產業規范化、規?;l展,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了第一批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工作,確定了河北省承德市等12個試點地區。至今試點基地創建工作已經開展5年了。
2015年,尾礦、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冶煉渣、赤泥等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達2.5億噸,與實施方案中提出的總目標基本持平。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12個試點基地的綜合利用產值達1550億元左右,比2011年提出的目標值1260億元高出將近300億元。各試點基地固廢綜合利用率均顯著提升。”
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
據介紹,創建期間,由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牽頭,按年度組織試點基地進行工作總結,并召開總結大會,及時發現問題,促進各試點基地進行信息交流,互相借鑒經驗,確保創建目標順利實現;與中國工程院、地方經信委、地方政府等單位聯合舉辦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院士專家行活動,更好地發揮院士、專家在戰略、技術方面的優勢,把脈試點基地創建情況,指導試點基地更好地推進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開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驗收工作,組織專家評審會,各試點基地逐一進行了評審答辯,并通過抽查的方式,對個別試點基地進行了實地考查。在地方工信部門、地方政府及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通過五年的努力,試點基地創建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各試點基地基本完成了創建之初制定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試點基地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建設目標。各試點基地固廢綜合利用率均顯著提升。承德市與朔州市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規模和綜合利用效率方面成效最為突出。2015年,承德市的尾礦綜合利用量達到5000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31%,尾礦綜合利用產值達到152億元,遠高于全國尾礦綜合利用水平。朔州市資源化利用粉煤灰4224萬噸,綜合利用率達80%,綜合利用產值達到180億左右,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8%,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成為全市轉型發展的接續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技術創新能力與推廣能力較快提升
五年來,成立了一批技術創新中心。試點基地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各試點地區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與多所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聯合攻關,致力于共性、先進和關鍵適用技術的研發、引進和推廣,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研發與推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發揮了重要作用,有些研究中心甚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例如朔州市,先后與國內20多所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建起了4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行業技術中心、2個“博士后工作站”,其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研發技術近幾年來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成為引領國內外技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推廣了一批先進適用綜合利用技術。尾礦高濃度濃縮干式堆存技術、尾礦膠結充填地下采空區技術、尾礦庫復墾、尾礦生產蒸壓灰砂磚和加氣塊等新型建材技術、磷鐵鈦綜合采選技術得到推廣應用,粉煤灰制造輕質耐火磚、發泡陶瓷保溫板、微晶玻璃板材等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
突破了一批關鍵、共性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成功了利用金、鉬、螢石、硅砂、單一磁鐵礦尾礦制備微晶裝飾板材、微晶發泡陶瓷和微晶耐磨材料技術。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白炭黑技術,粉煤灰制造陶瓷纖維技術,粉煤灰制造氮氧化物耐火材料技術目前在國內外都處于領先地位。在電子廢器物及其循環利用方面有6項專利在美國等國家打破了國外專利的壁壘。“黃金礦山循環經濟及生態工業系統技術集成工程”被評為國家環保示范工程,“氰化尾渣硫鐵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體系”,通過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鑒定,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重點項目支撐作用凸顯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載體,試點基地創建期間,實施的重點項目超過400個,總投資超過500億。尾礦微晶系列制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粉煤灰制造陶瓷纖維、工業固廢制高檔陶瓷磚、礦渣鋼渣微細粉生產、鐵尾礦深度再提鐵及綜合利用、錫尾礦綜合利用、有色金屬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煉鐵高爐煙塵綜合利用、硫酸銅提質降耗改造、鎳電解陽極泥綜合利用等多個重點項目得以開展,涌現出承德新通源、山西平朔煤矸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蒙西集團、格林美、東江環保、山東國大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中礦集團、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金川集團公司等一批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龍頭企業。
與此同時,試點基地創建活動得到所在地區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和大力配合。加強組織領導;出臺相關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圍繞重點項目引進人才,加強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工作,建立基地建設專家庫,加大重點項目服務力度,有序推進基地建設。
社會環境效益突出
五年來,通過基地建設,保護京津水源地和維護首都生態安全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各試點基地“十二五”期間均未發生重大安全環保事故,社會環境效益突出。
一是大規模消納粉煤灰、尾礦等工業固廢,節省大量土地資源,并減少新污染的產生;二是節能、節水、減排效益突出,環境質量得到較大改善,資源環境壓力得到有效緩解。經選點測算,尾礦綜合利用電耗下降到0.48kwh/噸,尾礦綜合利用水耗為0.17噸/噸。二氧化硫、鉛、鎘、砷等主要工業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三是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比較突出的個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企業解決了2.53萬人的就業問題,攀枝花新增就業人數8800人,承德市新增就業人數超過6000人。四是尾礦庫充填與復墾率大幅提升,鄂爾多斯井工煤礦充填不僅消化掉井上兩個洗煤廠每年產生的30萬噸矸石,還需要每年外調周邊固體廢棄物42萬噸。承德、招遠實現閉庫尾礦100%復墾。五是提升生態安全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進一步提高的空間仍然不小
推進五年來,試點基地創建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雖然顯著提高,但進一步提高的空間仍然不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技術支撐能力不足,重大關鍵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產品附加值較低;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夠。尾礦、赤泥等綜合利用是世界性難題,投資大,投資回收期長,尤其是傳統建材產品雖能大宗消納尾礦砂,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但利潤較低,經濟效益不明顯,企業投資上項目的積極性較低,以一個地級市來推動困難重重,希望能從國家層面出臺政策給予扶持;四是現有資源綜合利用稅收產品目錄對有些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新產品、新工藝不適應,建議拓寬此類政策覆蓋面,加大扶持力度;五是產業仍未形成規模優勢,試點基地企業數量雖然不少,但單個企業規模偏?。涣鞘袌鲣N售不暢。受產品地域、市場認知度影響,多數企業產品滯銷,開工能力不足。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繼續深入總結第一批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創建工作的成功做法,提煉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模式,探索資源綜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和推廣機制,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下大力氣分析解決,并著手組織開展第二批試點創建工作,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