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五年,我國的工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五年來,我國工業的增加值保持了年均13.5%以上的增長速度,預計今年年底全國工業增加值將超過15萬億元以上。同時,這五年,我國工業的節能減排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預計今年規模以上的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將比2005年累計下降超過25%,節約能源累計超過6.5億噸標準煤。”
在日前舉辦的“2010中國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高科技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作主旨演講時,對過去五年工業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予上述評價。
已成制造業大國
苗圩指出,在當前全世界500多種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10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已經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一個制造業大國。然而,我國工業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轉變,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據了解,2009年我國工業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71.3%;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分別占全社會的84.3%和34.4%。單位工業產品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如何突破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實現我國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和今后我國面臨的緊迫任務和戰略課題。
苗圩指出,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所謂綠色發展就是要降低能源資源的消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和治理環境污染,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資源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必然要求我們轉變發展方式,向低消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方向轉變。突破資源環境的制約,實現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苗圩指出,節能減排、綠色發展重點在工業,難點也在工業。“十二五”時期是推進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由工業大國變成工業強國的一個關鍵時期,我國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充分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為此,下一步工信部將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大力支持企業的技術改造,加快用高新技術和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我國工業產品能耗過高,關鍵在于技術水平落后,特別是缺乏核心的關鍵技術。目前,我國工業增加值率僅為26.5%,分別比美國和日本低23和22個百分點。推動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必須積極做好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實踐證明,技術改造不僅可以有力地推動我國工業經濟的結構調整,而且是推動我國工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長久之計。要緊緊圍繞節能降耗、減排治污、環境保護、品牌質量、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持之以恒地發展下去。
第二,盡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是要注意與傳統產業的改造與升級相結合,傳統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基礎和支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絕不是脫離現有的工業基礎去另搞一套戰略體系,而是在傳統產業與新興科技的融合中孕育激發新的產業。二是要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新興產業的核心是新技術,只有科技創新的成果產業化才能催生和發展新興產業。要以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為契機,加強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的進程。三是要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要加強規劃的引導,統籌部署安排,加快建立市場準入條件和技術標準規范,避免一哄而起,盲目發展、低水平競爭。四是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軟件服務、電子商務、信息服務、技術管理咨詢、文化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為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搭建平臺、疏通渠道。
第三,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推進工業節能減排。近年來,我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十一五”期間,我國一共淘汰低能效煉鐵能力將達到1.1億噸,煉鋼能力6863萬噸,焦炭1億噸,水泥產能3.3億噸,造紙998萬噸。但是,現在仍有大量的落后產能存在,煉鐵、煉鋼、電解鋁、焦炭、水泥、化纖等18個工業行業中落后產能占總產能比例達到15%~25%。
苗圩指出,未來幾年工信部的工作重點有五個方面,一是要根據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以及二氧化碳下降的要求,研究提出單位工業增加值下降能耗和二氧化碳的目標。明確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二是要完善落后產能的界定標準,強化能耗、環保、質量等指標的約束性作用,積極推進資源型產品的價稅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產能退出的長效機制。三是加強工業項目節能降耗評估審查,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發展。四是實施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對標達標管理,加強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和節約生產。五是圍繞重點行業和領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再制造產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的效率。
(相關報道詳見今日A2版)
作者:曹雅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