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12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確定上述中央企業“十二五”發展的核心目標。
接掌國資委主任近四個月的王勇首次正式面對公眾,并作了長達28頁的報告,詳述了“十二五”期間中央企業的發展思路。與會代表注意到,強、優都已不是規模層面的指標,王勇時代更加注重“質”的提升。這意味著,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央企業已成為多個行業的排頭兵,未來考慮更多的將是如何在國際舞臺上大顯身手。
深化改革力爭質的突破
王勇首先高度評價了“十一五”時期,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據統計,資產總額、營業收入、上交稅金和稅后凈利潤等主要經營指標實現了五年翻一番,年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到115%,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由10家增加到30家,資源配置能力明顯提高,經濟效益和整體實力大幅提升。
王勇表示,“十二五”時期,將是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關鍵的階段,總體思路是圍繞一大目標,實施五大戰略,加強三大保障。
一大目標就是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王勇解釋,這些企業應具有主業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國際知名品牌;具有較強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在國際同行業中綜合指標處于先進水平,形象良好,有較強的影響力的特征。
四強四優則是對央企提出的更加具體的要求,即自主創新能力強、資源配置能力強、風險管控能力強、人才隊伍強;四優就是經營業績優、公司管治優、布局結構優、社會形象優。
王勇提出,根據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實際,“十二五”時期要重點實施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國際化經營、人才強企、和諧發展的五大戰略,力爭取得新的突破。
在此過程中,國資委將持續提供動力、體制和組織三大保障。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提供動力保障;不斷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增強監管有效性,提供體制保障;加強和改進企業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提供組織保障。
央企重組方向沒有改變
盡管多年來,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國有資本分布面仍然過寬、過散,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尚不健全。組織結構不合理,大而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許多行業還處在國際產業鏈低端,一些企業仍然延續高投入、高消耗的發展模式。”王勇坦言。
為此,深入推進中央企業布局結構調整成為國資委明年第二大工作重點。王勇表示,首先,推進聯合重組。按照戰略協同、資源配置有效的原則,規范推進與各類所有制企業的并購重組。圍繞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促進中央企業的資源向重要行業的優勢企業集中。
其次,強化資源整合。中央企業將加大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力度,優化業務結構和組織結構,采用多種方式剝離重組非主業資產。
再其次,推進產業升級。中央企業要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后產能,實現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國資委將集中力量重點支持有較好基礎的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是推進國有經濟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舉措。就在國新公司成立的第二天,國資委宣布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整體并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央企戶數至此減少至121家,離此前確定的年內減少到100戶的目標還有21家的差距。
目前看來,年內央企重組至100戶的目標完成難度較大,但央企重組方向并沒有改變。王勇表示,推進央企重組,數量不是關鍵,質量和效益最重要,強調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的目標任務。“必須把著力點始終放在做強做優、提升綜合素質和主業核心競爭力上,切不可盲目追求規模擴張。”
作者:曹雅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