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宣布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開幕。(張鵬 攝影)
值國務院18號文件完成使命,2011年國發4號文正式出臺,“十二五”啟動之年,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最具行業影響力的國際性軟件專業展會,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以下簡稱軟博會)吸引了國內外業界的關注。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國家外國專家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軟博會于5月12日在北京展覽館開幕。與展覽同期舉辦的還有2011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高峰論壇及系列論壇。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出席本屆軟博會并參觀了部分企業展臺。開幕式由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主持。來自各主辦單位、各級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主管部門、國內外軟件企業、外國駐華使領館500多人參加開幕式。
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楊學山在致辭中指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做大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對促進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升國家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軟件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網絡化、服務化、平臺化、智能化和融合化趨勢明顯,已經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主戰場。今年初,國務院印發了《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11]4號),這是新時期軟件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楊學山表示,將深入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促進軟件產業實現新發展、新跨越。今后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全面貫徹落實國發4號文件,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結合編制實施“十二五”相關規劃,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加快推動政策落實到位。創新行業管理模式,綜合運用產業、稅收、財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引導生產要素向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集聚。加快標準化工作,研究編制軟件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標準體系。推進創建“中國軟件名城”、“國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示范基地”,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在主要城市的集聚發展和提升。
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強化技術創新。組織實施好“核高基”重大專項和電子發展基金項目,擴大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辦公軟件在政務和重要行業的應用,深化在電網、安監、審計、稅務等領域的應用。加快突破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重點支持網絡化操作系統、新一代搜索引擎及瀏覽器、智能海量數據資源中心等新型網絡化基礎軟件和重大應用軟件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
培育龍頭企業,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綜合運用政策、規劃、標準、資金、項目等手段措施,引導支持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依托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實施大企業戰略、品牌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和標準化戰略,培育龍頭骨干企業,促進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發展,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加強安全可控關鍵軟硬件推廣應用。培育信息技術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培育移動支付、游戲動漫、云計算服務、設計與開發服務等信息技術服務新業態。規范行業競爭秩序,推進軟件正版化。
“十二五”面臨重要機遇
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司長陳偉在“做大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服務兩化深度融合”的主題報告中表示,“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兩化深度融合、實現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的關鍵時期,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面臨新的重大機遇。
一是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為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帶來新的推動力。二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兩化深度融合,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創新空間。三是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格局正在孕育新一輪重大變革,為我國迎來創新突破的重要機遇。
據悉,本屆軟博會以“把握機遇、創新發展、做大做強,服務兩化深度融合”為主題,展示面積近3萬平方米,共使用6個展館,地方展團26個,新疆、臺灣首次組團參展。7個中國軟件名城及創建試點城市集體亮相,參展企業達619家,國內外頂尖軟件企業云集,用新技術、新產品為業界描畫了新的發展趨勢。展出產品超過2000件,涉及行業技術標準、電子政務、城市管理、軟件與服務、農村信息化建設、行業信息化、消費電子、嵌入式系統、工業設計等眾多領域。
在展區設置方面,根據“十二五”規劃的工作重點,軟博會設置中國軟件名城、城市組團及軟件園、工業軟件、國家規劃布局重點軟件企業、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動漫游戲、洽談合作等不同展區,并推出了“18號文件”出臺十年的成果展。
系列論壇則圍繞我國軟件服務業2011年發展工作重點,聚焦產業發展政策環境、新技術、新業態、新業務模式、產業應用推廣、軟件服務、兩化融合、自主知識產權、軟件交易、軟件質量及軟件服務外包等方面,展開深入的探討。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