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充分認識加快轉變方式的緊迫性,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
——李毅中
編者按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戰略任務,也是中央政府取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全面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不斷開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要實踐。在2月份中央舉辦的省部級干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研討班上,中央領導同志作了深刻闡述和明確要求。
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最近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結合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形勢、任務,梳理歸納了八個熱點問題,涵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及在工業經濟領域調整產業結構最重要的措施、路徑與方法等。對工業戰線廣大干部職工深化對中央整體思路和重大舉措的認識,了解加快轉變方式的緊迫性,明確其基本要求和工作重點,并積極指導當前工作,都有重要作用。根據李部長報告中的八個熱點問題,結合學習領會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本報推出八篇系列述評。今天刊出系列述評第一篇,敬請讀者關注。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排在今年重點抓好的八項工作第二位,足見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在部機關處以上干部及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大會上強調:“調結構、轉方式已經刻不容緩,關鍵在于加快。拖得越久,代價越大,回旋空間越小,道路越艱難。”
原因之一,金融危機實質上沖擊的是發展方式
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來源于對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格局與發展進程的清醒認識——“金融危機的沖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
一是過度依賴國外市場不可持續。2008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60%,去年達到46%。“高度的外貿依存往往蘊含著高度的風險。”李毅中指出,一旦外部需求急劇下滑,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必然失去平衡,此次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例證。
二是外延性、粗放型模式不可持續。過去的一年,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和政策支撐;倘若政策退出,經濟增速就會“掉下來”。尤其是,我國鋼、煤、水泥、油產量已分別占到全球的46%、35%、45%、10%,每年工業的排放約達47億噸二氧化碳。這種過度依賴物質投入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
中國社會正處于工業化發展中期,因此工業經濟的調整轉型尤為重要。從主要工業行業的發展規律來看,調結構、轉方式更加迫在眉睫。
以鋼鐵行業為例,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增產減收”成為我國鋼鐵工業經濟運行的真實寫照。根據中鋼協統計,去年中鋼協旗下68家大中型鋼鐵企業鋼產量同比增長11.27%,但銷售收入和利潤卻同比下降10.14%和33.64%。由此可見,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鋼鐵工業的沖擊,表面上看是對市場需求的沖擊,實質是對鋼鐵行業發展方式的沖擊。因此,擺脫“增產減收”的尷尬,根治自身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發展方式粗放以及產能過剩等行業頑疾,鋼鐵工業轉變發展方式已經箭在弦上。
原因之二,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內生動力不足
2009年,在國民經濟8.7%的增速中,投資和消費分別貢獻了8個百分點和4.6個百分點,而凈出口的貢獻為-3.98。事實上,投資、消費的貢獻與大規模投入和有效的宏觀政策密不可分。
例如,鋼材市場。由于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建設所需的螺紋鋼、線材等產品需求猛增,去年我國小型鋼企的效益總體好于大型鋼企。
再如,汽車市場。在全球其他國家汽車行業一片蕭條的情況下,受益于中央政府汽車下鄉、低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以舊換新等政策措施的強力拉動,去年我國汽車產量達到1379萬輛,同比增長43%。
但是,隨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政策效應的遞減,國民經濟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也將逐漸顯現。因此,在最近一段時間,保增長的任務還是很重的,惠民生是目標,但是要更加注意調整結構和轉變方式,否則經濟不可能實現持續增長。
原因之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將成為世界潮流
時下,世界各國經濟正在積極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危機中受創企業的調整恢復需要時間,新增長點的培育還有待時日,短期內國際需求不可能明顯增加。據預測,今后一段時期,全球經濟將進入一個低速增長期,今年或將增長3%,遠低于2002~2007年間世界經濟4.4%的平均增速。
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發達經濟體重拾實體經濟發展思路,紛紛開始謀劃自身經濟社會的深度調整,提出了“再工業化”、“低碳經濟”、“智慧地球”等發展戰略和理念,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積極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面對后危機時代新的制約、威脅和挑戰,中國提出的理念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唯有摒棄粗放型增長模式,著力質量效益型發展方式,中國經濟才能在率先“復蘇”后,繼續走在下一輪世界經濟增長的前列。
原因之四,國內收入分配結構性問題突顯
2009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只有5153元,城鄉收入比拉大到3.3∶1,并且不同行業、個人的貧富狀況也在進一步分化。
眾所周知,基尼系數是衡量一個國家貧富差距的主要指標。一國基尼系數小于0.2是高度平等社會,在0.2到0.4之間是低度不平等社會,超過0.4則是高度不平等社會。據世界銀行測算,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0.28上升到目前的0.47,不僅大幅超過國際警戒線,而且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一些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將引發社會矛盾,導致社會的不穩定,經濟發展也會停滯不前。”而國民收入分配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也將影響我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
綜上所述,加快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借用李毅中的話說,如果不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將無法有效應對國際形勢挑戰,也無法有效解決自身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核心提要
◆金融危機的沖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
◆調結構、轉方式已經刻不容緩,關鍵在于加快。
◆如果不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將無法有效應對國際形勢挑戰,也無法有效解決自身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拖得越久,代價越大,回旋空間越小,道路越艱難。
作者:曹雅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