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躍鵬,2002年加入騰訊,是騰訊海量服務架構的重要設計者之一,曾負責QQ、QQ空間、QQ秀等業務的整體技術管理工作,歷任互聯網運營部總經理、社交網絡事業群技術負責人。
2014年,邱躍鵬出任騰訊云總裁,他帶領騰訊云不斷完善產品服務矩陣、加速全球化布局,實現連年業績高速增長,成為全球領先的云服務商之一。被評為云計算行業“2015-2016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人物”。
“粵省事”是廣東省提供政務服務的一款微信小程序,從證件辦理到查詢公積金甚至辦理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集合了142項民生服務,在5月22日上線的48小時內,瀏覽量就達到了令人驚訝的1400萬。深圳市的警務民生平臺則在去年獲得了400萬注冊用戶。
為這兩項服務提供支撐的正是騰訊云,其總裁邱躍鵬坦言:“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滲透,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正在深度融合,數字時代已經來臨,各行各業都在尋求數字化轉型的途徑和能力。”
一切正在“云”上發生。數據顯示,國內云計算市場處于爆發增長期,2018年第一季度用云量同比增長138.6%。2017年政務服務用云量增長超過10倍,成為用云量增速最快的行業,包括零售業、制造業等在內的傳統行業用云量年化增速則達到278.6%,“上云”速度可謂急行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如何通過融合實現?數字化轉型如何豐富要素供給,提高產出效能?在這其中基礎服務提供商又在扮演怎樣的角色?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邱躍鵬。
“上云”由此不一樣
數字化轉型并非只是將傳統的線下服務搬到線上,還意味著能將過去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讓邱躍鵬記憶猶新的是一件小事——“找廁所”。“在旅游景點找廁所是一個長久以來的痛點,我們和云南省政府合作推出了智慧旅游平臺‘一部手機游云南’,現在游客通過手機不但能找到廁所,甚至能看到附近廁所的排隊情況。同時,游客還可以通過手機應用、微信小程序和公眾號購買門票直接掃碼入園,預定停車場的停車位,甚至掃描一下景區的實物就可以了解到景點背后的歷史故事。這為旅行提供的方便,在過去無法想象。”邱躍鵬表示。
在傳統經濟領域,數字化同樣在形成全新的“智慧”。為了向傳統企業展示這種智慧,邱躍鵬組織過一場小規模的“人機大戰”。針對一項業務,請客戶將數據一分為二進行分析處理,一邊用傳統方式,一邊用人加上騰訊的人工智能。“結果加上我們人工智能的那邊,只有5個人,卻比原有的50個人工作更加高效。”邱躍鵬說,“拿零售業來說,從開設新店起,企業就可以通過騰訊積累的數據進行智能選址,并在門店開設后,通過分析客流情況,以及消費者在店中不同區域的停留情況,調整店面設置。百麗在深圳福田的一家門店就采用了這樣的方案,根據數據分析而非經驗來調整選品和店面擺設,一個月后,女子區的銷量上升了40%。”
數字化的持續推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科學管理、智能生產和服務創新上所取得的顯著成效,也在改變著政府管理部門和傳統企業的“上云”意識。邱躍鵬也在一線觀察著這種變化,“這需要一個過程,接入云端以后帶來的價值和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幫助越多,政府和企業就越樂意嘗試。總的來說,企業和政府的數字化進程正在加速”。
技術與連接的“助手”
在幫助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云計算的基礎服務提供商們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邱躍鵬對騰訊云的定義是“助手”。在他看來,能當好“助手”來自兩方面的能力,“一是在云端技術的能力,二是面對用戶端的連接和入口的能力。從前者來看,騰訊在幾乎所有的前沿科技中進行了大量投入,比如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從2010年就開始布局,先有微信的實驗室、優圖實驗室,今年還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和量子實驗室。我們希望這樣的技術實力不僅為自己所用,也能對客戶開放”。
“從后者來看,基于微信等‘超級入口’,我們能讓數字化轉型最快速地觸達消費者和客戶群體,拿‘粵省事’來說,為什么上線兩天能有1400萬的瀏覽量?正是因為用戶能夠足夠方便地使用小程序、公眾號這些方式來獲取政府提供的服務。”邱躍鵬說。
另一個優勢來自于用戶優先的互聯網思維。“我們有非常快的作戰節奏。”邱躍鵬告訴記者,曾經因為一個視頻應用在客戶那里的效果難以令人滿意,他曾經連續兩周,在每天凌晨三點討論團隊的反饋報告,并和他們探討解決方案,“我們已經習慣了在內部組織一個攻堅團隊,為用戶解決各種各樣的棘手問題”。
不過,邱躍鵬也發現,對中小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的成本還在讓他們舉棋不定,“大企業通常考慮的是試錯的風險,有些會希望先拿出自己的一個小的板塊來嘗試,但中小企業最多考慮的還是資金門檻”。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云服務提供商也不能包打天下,如果說云平臺是土壤,那么諸多合作伙伴則是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植物,它們共同將傳統產業托舉到更高的高度。“這就意味著,云服務提供商還要建立起自己的生態系統,不同行業和產業都有不同的需求,隨著融合的深入,傳統產業對云的需求也升級到整體解決方案。通過戰略投資,騰訊云與海云捷訊、明略數據、安暢網絡、靈雀云等眾多云行業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也在搭建不同合作方式的創新型合作伙伴生態體系,去年一年間,騰訊云的合作伙伴增長了一倍。”邱躍鵬說。
競爭推進行業發展
2002年加入騰訊從程序員做起,邱躍鵬曾經負責過包括QQ、QQ空間、QQ秀等一系列重要產品的技術管理工作。“其實騰訊云就是發軔于QQ,記得我剛剛加入騰訊的時候,每天要面對的就是QQ的增值業務帶來的‘強社交+大量日志’和照片的存儲問題,挑戰很大,但當時包括剛剛興起的臉書網在內,大家在強大的云解決方案上都沒有什么經驗。通過解決這些問題,騰訊最終為做‘云’積累了大量經驗。”
云計算行業也在變得不一樣。在北京首都機場一個再尋常不過的登機口附近有3塊廣告牌,是3家不同企業在推廣自己的云計算服務。無論是互聯網廠商、硬件設備廠商還是軟件廠商,都在試圖切入高速增長的云計算市場中。
怎樣看待產業競爭?邱躍鵬告訴記者:“競爭肯定存在,但競爭才能更快速地推進行業的發展。一方面,傳統行業的需求還遠遠沒有被滿足,另一方面,云計算技術本身也在快速發展,今天云服務商能夠提供的解決方案和3年前比差異就非常大。這么多人進來,說明大家看好行業的未來,當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需求將爆發性增長。”
在競爭之外,不斷釋放的政策紅利也在為傳統產業“觸網上云”提供更多機會。“特別重要的一點在于,從政策層面推進,對提升企業和政府對云服務的認知,幫助巨大。”邱躍鵬建議,“從長遠來看,盡管現在有包括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種形式,但公有云仍是最大的趨勢,比如從安全上來講,公有云持續建設的能力更強,在很多場景上會比私有云更加安全,比如今天騰訊有接近1000人的團隊在公有云安全上持續不斷地提升,而一家企業在私有云上很難做得這么專業。因此從未來發展考慮,也希望通過政策來驅動大家更擁抱公有云。”
此外,教育用戶、提升他們的意識仍然任重道遠。邱躍鵬告訴記者:“在很多企業的意識中,‘上云’就是把機器變成虛擬化,從而降低IT投入的成本,但全程數字化的意義并不僅此而已,盡管它可能帶來IT投入絕對值的增加,但釋放出的價值則能讓核心的生產環節、銷售環節或者用戶體驗得到質的提升,數字化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我們也正在通過打造標桿用戶等多種方式來試圖幫助傳統產業建立新的意識,讓他們真正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能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 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