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部署著眾多化工企業,“化工圍江”造成的環境問題長期困擾著長江流域。在國家實施長江大保護戰略中,各地正采取“關停并轉搬”等多種措施鐵腕護江,隨著這些化工企業逐步向化工園區集中,化工園區的整體規劃、產業布局、專業接納能力和規范管理、安全風險、環境污染等方面問題均有所顯現。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中國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化學工程第四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德輝指出,據初步統計,長江沿江11個省市將搬遷改造化工企業620家,其中易地搬遷入化工園區360家,占全國的45%。化工園區絕不是簡單的生產工廠堆積,而應該是協同合作的有機整體。在將化工企業搬遷入園的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園區的“內外兼修”。
在積極推進長江經濟帶沿江化工企業搬遷入園工作中,如何使企業搬得進、遷得順,園區管得好?劉德輝建議:一是加強對化工園區統籌規劃。化工園區專業性強,不同于市政工程,其規劃設計應由具有化工勘察、設計、施工綜合甲級資質等級的專業機構結合自身的專長及技術優勢,從專業的角度出發,結合化工園區在地域、市場以及行業等方面的特點,對化工園區的產業功能定位、總體規劃布局,園區項目準入、規劃控制指標、園區基礎設施、公用工程、園區專用設施、安全環保、消防、智慧化等方面進行詳細的研究和高起點統籌規劃。如2018年,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所屬的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受湖北省政府委托,結合“長江大保護”政策要求,對宜昌市姚家港化工園、黃石市化工園區、宜化白洋新材料產業園等湖北省內沿江化工園區進行整體規劃,有力推進了石化化工生產企業搬遷升級改造工作。
二是制定標準體系,加強規范管理。明確省級政府對化工園區的審批認定,嚴格制訂和實施化工園區建設和準入標準,從園區產業鏈建設,循環經濟、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技術創新、配套設施、日常監管等多個方面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和規范化工園區發展。
三是提升化工園區專業接納能力和專業管理水平。由具有化工工程咨詢、工程監理、工程造價咨詢、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等甲級資質專業機構,結合國家有關化工政策及規范,對地方政府及園區管委會進行技術服務及咨詢,促進園區實現專業化的管理,實現化工園區規劃、建設和管理一體化。
四是推進智慧園區建設。全面整合化工園區信息化資源,建立能源、安全、環保、應急救援和公共服務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
五是建立園區幫扶基金平臺。及時幫助因資金短缺而進展緩慢的大項目、好項目,加強資金扶持,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增強園區吸引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