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雄安新區提出的工作任務。與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相比,今年的相關表述發生了明顯變化,沒有提及“高起點規劃”的相關內容。這一改變釋放了明顯的政策信號:雄安新區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轉入大規模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正如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在今年兩會首場代表通道上所說的,雄安新區的一張藍圖已經繪就,現在重要的事是要把一張藍圖繪到底,需要把一張藍圖轉變成路線圖、項目表和施工圖。
高標準夯實生態紅線
作為雄安新區先行啟動的重大項目之一,“千年秀林”項目自雄安新區設立伊始便持續開展至今,目前已造林11萬畝、植樹1100萬株,是雄安新區藍綠底色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是打造“雄安標準”的一個樣板工程。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全方位創新植樹造林的理念、模式、機制、技術、養護、管理等流程,并應用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最新技術手段。為解決如何實現項目標準化這一問題,雄安新區利用“實驗林”形成科學依據,編制《雄安新區造林工作手冊》,統一管理標準,統一技術培訓,創造了植樹造林的“雄安標準”和“雄安模式”,確保了后期植樹造林工作的順利開展。據悉,2019年植樹造林工作完成后,新區森林面積預計將達到61萬畝(含既有林30萬畝),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9%,新區綠色空間進一步擴大。
與此同時,雄安新區“藍綠空間”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白洋淀治理相關工作也在扎實推進。數據顯示,2018年,雄安新區清理河道垃圾約130.9萬立方米,排查河道、淀區兩公里范圍內入河入淀排污(排放)口1.14萬個。新科技的應用在白洋淀治理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悉,為實時掌握白洋淀治理工作的實況,相關單位采用無人機搭載5G終端和4K攝像頭進行持續航拍,無人船不間斷走航監測,實時回傳數據,打造了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2019年1月獲批的《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為下一階段白洋淀治理工作提供了路線圖和工作方案。為快速推進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雄安新區未來將實施6大類、47個白洋淀治理工程項目,其中45個項目投入資金約186億元。
高標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近日,中交二公局京雄高鐵六標項目固安南制梁場首榀箱梁成功架設,標志著該工程建設邁出了關鍵性一步。京雄高鐵是世界首條全線系統應用BIM技術的智能高鐵。工人在現場觀看三維演示,明確工程要求后,機器人依據BIM這個“大腦”輸送信息,進行不同規格的鋼筋加工、焊接。在該模式下,工作人員數量僅需之前的三分之一,產品精度卻大幅提升。作為雄安新區首個開工的重大交通建設項目,京雄高鐵集中體現了雄安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高標準”。
富含黑科技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新區高標準建設的另一標桿建筑,無人車、無人酒店、無人銀行等提前展示了這座未來之城的城市生活。隨著相關工作的進一步推進,智能硬件、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將被全面應用到新區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中,成為支撐城市發展的中樞神經。
為解決高標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大量資金,雄安新區積極打造多元化融資渠道。除利用財政撥款、發行地方債、銀行貸款外,PPP模式將在鐵路、公路、軌道交通、水利、能源、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公共服務、城鄉基礎設施等領域大范圍使用。
高標準承接非首都功能
云計算、物聯網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落地應用,在使得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的技術路徑逐漸清晰的同時,也為高標準承接非首都功能構建了穩固基礎。根據《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雄安新區未來將重點承接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企業總部、金融機構、事業單位等非首都功能。
要高標準推進此項工作,僅僅依靠政策引導顯然不夠,還需通過市場化手段吸引企事業單位及人口。根據今年1月發布的《關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到2022年,雄安新區要基本建立適應雄安新區定位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體系。在產業發展方面,《指導意見》則提出,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激發雄安新區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支持雄安新區吸引北京創新型、高成長性科技企業疏解轉移。
不少業內專家表示,要確保雄安新區有序承接非首都功能及京津的產業轉移,優質的“軟環境”必不可少。其中,尤以吸引人才及企業落戶的人才政策和營商環境政策為重。
對此,雄安新區陸續制定并出臺了包括優化營商環境、明確創業孵化基地認定和補貼標準等在內的相關政策。據悉,自設立以來,新區先后承接了省級分三批下放的195項行政許可事項,移交保定市托管的276項行政許可事項。目前已實現314項審批事項進駐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政務大廳集中辦理審批,95%審批事項實現“雄安事、雄安辦”。
不斷優化的外部環境有力支持了雄安新區的產業發展。目前,新區已與多家優秀民營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無人駕駛等智能場景應用已經在新區落地生根。截至2月25日,雄安新區已注冊企業2362家,其中信息、科技類企業占了近半壁江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