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序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助力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朝縱深方向延伸。作為京津冀區域新增長極和創新平臺,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創新實現突破式發展,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以科技創新服務城市副中心建設,通州譜寫了創新發展新篇章。
2018年通州區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擁有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8家,北京市知識產權示范單位10家、試點單位243家,累計申請國內專利5746件,授權4285件,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北京市發明專利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突破1018家,區級眾創空間增至20家,市級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37家,立項實施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項目76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93.1億。大數據增長背后,是通州以科技創新服務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決心和不懈努力。
科技“助力”宜居城市建設
2018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試點智慧城市建設提速。通州,被定義為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綠色城市……未來隨著高精尖產業以及企事業單位的進駐,這里將成為吸附北京產業、精英人口轉移的強大區域引擎。根據規劃,未來城市副中心將在市政、公共空間、城市交通、人居環境、應急能力等重點領域實現精準監控和智慧管理,實現多部門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助力智慧城市與生態城市建設。
為此,通州區圍繞綠色城市、海綿城市、森林城市的發展目標,立項實施“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研究”等科技項目15項,開展污水處理、節能環保等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的創新應用研究,推動先進技術與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云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建設與管理中的示范應用,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以科技之力支撐生態之城、智慧之城建設。
通州區積極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建設與管理中的應用
科技“賦能”區域協同發展
作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通州發展肩負深化區域協同發展的偉大使命。為實現這一目標,通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智力經濟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與此同時,通州充分發揮城市副中心的輻射和帶動效應,推進京津冀的深化協同發展,積極開展通州武清廊坊三地合作,共享共用科創資源。
2018年通州出臺《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吸引高層次人才到通州區眾創空間創新創業;落實《通州區扶持科技創新人才實施辦法》,開展通州區科技創新人才資助獎勵工作,資助與獎勵項目113項,資金380萬元。發展“智力經濟”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2018年通武廊三地舉辦創新創意設計大賽
為強化科技創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引領作用,通武廊三地科技部門制定了《共建創新創業平臺合作備記錄》,推進高端科技專家智庫建設,完成通武廊科技專家信息庫的建立,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與智力支持。并建立通武廊科技項目信息庫,完善《“通武廊”區域創新平臺共享共用目錄》,編制《通武廊科技政策匯編》,有效促進科技項目、創新平臺和科技政策等資源共享共用。新增20家,累計50家面向三地開放。
科技“普惠”利民惠民工程
科技創新,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
于醫療領域,通州區以科技創新推動醫療衛生發展。圍繞區內重點醫療機構科研需求,開展高水平臨床醫學研究,探索以多種合作方式建立臨床試驗協同網絡,有效支撐臨床診療需求。2018年通州立項實施了“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機制研究”、“跨學科協作診療對女性保健及疾病診治相對優勢的研究”等醫療衛生科技項目9項,在疾病預防、診斷、精準醫療等領域開展科研攻關,形成一批創新性成果并轉化應用,提升醫療健康產業整體水平。
于科普惠民方面,通州區2018年加強基層及公共場所科普能力建設,新建中倉街道濱河社區軌道交通科普體驗廳、永順鎮西潞苑社區水美通州科普體驗廳,配置了科普書吧、科普培訓教室,設置不同主題的互動展教設施,增強科普互動性和體驗性;舉辦2018年“科技活動周”、“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普創新發展論壇”等大型科普活動,積極推進市級科普基地評定推薦工作,新增市級科普基地6家,全區市級科普基地達到22家。
2018年通州科技活動周互動體驗現場
于知識產權建設方面,通州區開展知識產權教育,培育出市級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學校6家,新增區級試點示范學校10家,全區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學校達到28家,將知識產權內容納入學校教育課程體系,全面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從而為知識產權奠定未來發展基礎。
創新決勝未來,科技創新是未來發展全新引擎和第一動力。2018年,通州以科技創新服務城市副中心建設,譜寫發展新篇章。未來,通州區將緊緊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目標,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打造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吸引技術、人才、資本、成果、服務等高端創新要素集聚,培育“高精尖”經濟發展新動能,為城市副中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