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雄安發布消息,近日,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印發了《關于支持新區三縣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和《關于促進傳統產業轉移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今年預算安排的8000萬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已經下達三縣,產業投資引導基金、融資擔保基金等設立已經啟動。
社會上許多人對雄安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存在各種各樣的說法,甚至還存在悲觀說法。雄安新區傳統產業將如何以新區開發建設帶動產業轉型?
對此,雄安新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認為,雄安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擁有比其他地方更好更多的機遇。
他說,雄安新區產業基礎較好,特色產業集群頗具規模,普遍屬于“富民行業”,熟練技術工人多,企業管理人才多,為轉型升級提供了基礎性保障。新區的大規模建設需求將有力帶動大量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區轉入大規模建設發展階段后,將會產生多樣化的需求,廣大企業可以發揚創新精神,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順利實現轉型轉產。
“隨著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有序推進和大量高端高新產業的進入,傳統產業將擁有更多與高端高新產業有效對接,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有機結合,從而深度融入新區未來產業鏈的機會。”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工作中要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區域協同,聯動發展;開放對接,跨業融合;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等原則。
上述負責人提到,準施策具體是“四個一批”:堅持產業轉移和重組升級并重、對接高新與跨業轉型結合,通過提升改造一批、轉型升級一批、搬遷轉移一批、依法關停一批,推進新區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新區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產業符合新區高端高新定位的企業,如果不在近期拆遷區域內,鼓勵和支持它們開展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如果在近期拆遷區域內,將結合新區產業園區建設為其提供發展空間。
對一般性生產加工環節,結合新區規劃建設要求和進度,制定企業轉移計劃和時序,有序引導其向周邊地區轉移。政府積極與承接地對接協調,幫助解決用地、生產、生活配套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同時支持轉型及重組后企業的總部及設計、研發、營銷、展示中心留在新區,使用雄安品牌。
對于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產能,無論是在新區還是全國其他地方,都是沒有生存空間的。新區將堅定不移淘汰落后產能,對現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業進行綜合整治,對不達標產能制定關停目錄和時間表,促使其加快退出市場。
《指導意見》提出,產業轉移將結合新區規劃建設要求和進度,制定企業轉移計劃和時序,把握好節奏。近期根據“四片八項”優先啟動建設的安排,率先做好涉及區域內的企業轉移。
為促進傳統產業有序轉移和轉型升級,針對傳統產業轉移轉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從五個方面出臺了20條政策措施。
一是推動產能轉移。主要包括,幫助外遷企業爭取承接地支持;有條件允許閑置廠房改造,并在利用廠房開展經營時,可臨時性適當放寬登記條件,促進騰退廠房有效利用;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依申請按照一定標準預先撥付拆遷補償款等。主要是為產能外遷轉移企業提供便利,幫助解決產能轉移用地、搬遷后廠房閑置、外遷資金短缺等問題。
二是促進跨業升級。主要包括,發布、更新新區建設所需產品、服務清單,提供供銷對接便利和支持,引導傳統產業企業提供符合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對現有產業相對集中且不在近期拆遷區域內的園區、小鎮,加快完善配套設施,做好原有產業轉移與新產業導入的銜接;引導和支持原有企業與高端高新企業對接嫁接,深度融入現代產業鏈等。主要是搭建平臺,提供支持,推進企業與新區建設需求、與高端高新企業有效對接,促進傳統產業企業改造升級。
三是促進就業安置。主要包括,對接企業及投資項目,開展精準就業幫扶;創新就業培訓補貼方式,對完成培訓并正式錄用的,按照一定標準補貼用工企業;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就業服務獎補等方式,支持人力資源中介服務機構開展就業服務;根據新區規劃建設需求開發公益崗位等。
四是支持創新創業。主要是在眾創平臺發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等方面提出支持措施,同時鼓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五是加強財政金融支持。主要是設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投資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支持傳統產業轉移轉型;設立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由三縣按照規定的方向和標準支持轉型升級工作;建立融資信用保證基金,為企業融資提供風險分擔補償;搭建金融科技服務平臺,引導金融機構開發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