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列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中,蓬勃發展的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剛剛,該園區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園區的“硬核”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的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項目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相繼落戶。
打造信息產業集群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正緊抓構建大開放、大通道、大港口、大產業、大物流新格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培育發展“互聯網+”產業,大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努力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港口智慧物流中心、大數據處理中心。
發展信息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必不可少。廣西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項目首批設備抵達欽州港,泰嘉項目計劃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選址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內,項目達產后將實現年產值和銷售額15億美元。項目主要承接韓國三星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產業轉移,從事液晶顯示器的生產。泰嘉項目將成為欽州打造千億元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龍頭,成為吸引工業顯示器、電視、筆記本電腦等先進制造業落戶欽州的“梧桐枝”和“樣板房”。
“目前我們的手機蓋板和保護屏已通過韓國三星公司核驗,將進入其東南亞的生產線。”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內的公司展廳,廣西鑫德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德藝邊展示產品邊說,公司將在此建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設備生產基地,面向東盟、輻射全球。
創新創業狠抓落實
在推動創新創業工作中,園區狠下工夫,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向深入。鼓勵更多社會主體創新創業,拓展經濟社會發展空間,加強全方位服務。
園區先后成立企業直投資金、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和廠房建設基金,支持慧寶源醫藥、鑫德利光電、凱利數碼電子、科藝新能源、保利協鑫分布式能源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推進一批高技術項目落戶園區。
園區鼓勵科技創新,按照“政府搭臺,園區支撐,企業運作,項目帶動,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創業孵化基地。2018年,由中馬欽州產業園區與廣西民族大學合作共建的科創基地投入運營。通過公共開放空間的營造,鼓勵不同資源領域、企業之間、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交流,更加人性化、景觀化、適度娛樂化來激發創造性思維,從而實現科創基地的孵化器作用。
努力發展新興產業
2012年4月、2013年2月,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產業園區先后開園,開創“兩國雙園”國際合作新模式,成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中馬經貿合作的標志性工程。
截至目前,園區總投資超過150億元,開發范圍超過22平方公里,注冊企業超過350家,引進產城項目超過140個,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六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格局。
作為中國與外國政府合作的第三個國際園區,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正利用園區的區位、交通、港口、開放平臺等多重優勢,積極拓展與東盟國家貿易、投資、港航、金融、人文等領域的合作,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率先邁出步伐、收獲成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