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色在线观看,2018天天拍拍天天爽视频,大鸡巴嗯嗯啊嗯啊嗯啊嗯啊嗯啊日逼视频,日韩va免费线上看

首頁 / 

安徽融入“長三角”,最該打破的是體制機制障礙

發表時間:2019-05-24 17:55
分享到:

   據媒體報道,第一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將于5月22日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是“長三角一體化”升至國家戰略后召開的首次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也是安徽全域入長三角以來主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安徽全域融入長三角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宣布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了長三角區域包括滬、浙、蘇、皖一市三省全域。長三角城市群在26個城市基礎上擴充為41個,全面覆蓋了安徽省。對于一直秉持向東發展的安徽省來說,全域融入長三角當然是利好。 

  安徽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首發之地,從文化基因、地理位置、歷史傳統等自然傳承上,安徽一直有著“走出去”向東、發展也向東的慣性與沖動。 

  對照地圖看一下安徽的地理位置,即可明白安徽向東的動力所在。安徽的北部、西部、南部接壤之地,均為經濟相對欠發達區域,而其東部的上海、江蘇、浙江,可謂匯聚了中國經濟文化最精華部分。因此,唯有向東發展、全面融入長三角,不僅可以匯入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前沿,還能獲得面向大洋的胸襟和市場。 

  正是基于這樣歷史沿革和當代現實發展的考量,對于深度參與長三角的發展甚至融入長三角,安徽一直充滿期待。 

  但是,無論是文化還是歷史,安徽與滬、蘇、浙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在人們習慣性認識上,一直都不把安徽歸入長三角之列。一提起安徽,總是條件反射地想起內地省份這樣的概念。 

  這種反應,無疑凸顯了安徽的某種尷尬。就歷史以及改革開放史來說,雖然徽商曾名震天下,但安徽在經濟上一直都遠遠落后于其東部的滬、蘇、浙。2018年的GDP,安徽全省比上海還略差一點,比起江蘇和浙江來,更是不在一個量級上。 

  坦率地說,主要是由于經濟發展上的巨大落差,人們在習慣上一直沒把安徽納入長三角的區域范圍。直至2008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長三角才開始逐步地接納安徽。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不只在產業分工 

  應該說,安徽融入長三角以及長三角接納安徽的步伐,近些年呈現加快之勢。可也無需諱言的是,外界對于安徽在長三角的存在感卻也沒有明顯改觀。個中緣由,一方面還是因為經濟體量差距明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長三角的一體化建設剛剛起步,尚未探索出成型的合作模式和發展路徑。 

  對于滬、蘇、浙、皖的一體化建設和協作發展、差異化競爭方面,有學者認為,上海承擔平臺角色,在全球、全國范圍內為長三角吸引人才和資金,江蘇的優勢在于制造業,浙江承擔互聯網、數字經濟發展,安徽的優勢則是科教和新型工業化。這種角色分工于滬、蘇、浙還好理解,但于安徽來說,感覺依然不甚清晰。 

  實際上,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建設最重要的未必是產業行業分工,而是在區域規劃、體制機制等方面全面打通,盡可能地減少人為障礙。 

  對此,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院士徐匡迪的看法值得認真考慮,他認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是截長補短而是要真正做到開放、融合、相互促進提高;不是搞區域內的行業分工、同類合并,而是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 

  安徽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全面融入長三角,客觀上目前有短時間難以克服的短板,從產業行業分工協作的角度融入,未必是最佳路徑。但是全面開放以及腳踏實地以開放助力一體化,卻是可以“彎道超車”的。 

  畢竟,從當前城市群的區域發展看,目前最大的障礙,還是在于行政區劃等導致的體制機制不暢。這方面,即便一體化已經較好的滬、蘇、浙,依然有很大改善空間。 

  5月13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這意味著規劃綱要很可能在近期就要正式頒布。長三角的一體化究竟采取何種建設路徑,安徽將如何定義自己全面融入長三角,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