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祁曉玲
5月23日,《南陽日報》刊發一則消息《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贊!》,文中稱,車載水可以實時制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由此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公眾紛紛質疑。有人將此事件比作是“水變油”的鬧劇再次上演,作為生產企業的南陽洛特斯新能源汽車公司負責人龐青年也被置于風口浪尖上,被懷疑有“騙補”之嫌。
車載水制氫技術不成熟且成本高
近日,南陽市委宣傳部對“水氫發動機”技術的發明單位——湖北工業大學關于“車載水解即時制氫設備技術”相關問題進行了介紹。據了解,車載設備是將制氫材料加入料倉,水加入水箱,制氫材料送到反應缸后,通過整車需求控制噴水量產生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產生電能驅動電機使車輛行駛,兩項專利授權青年汽車使用,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純屬誤解。
據了解,制氫技術由湖北工業大學董仕節教授團隊與青年汽車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在大規模制氫及車載鋁合金水解制氫新能源的運行控制等技術上開展攻關合作。此次技術與網傳的所謂的“水氫發動機”并非一回事,青年汽車只是使用了團隊授權的制氫材料和相關技術,而其他的車用技術及裝備來自于青年汽車。相關材料顯示,車載鋁合金水解制氫技術主要是利用金屬鋁與水發生化學反應來制備氫氣,屬于一種制氫技術。
在氫燃料汽車的產業鏈中,包括制氫、儲氫、加氫、氫能應用四個環節。但董仕節介紹,從安全性來講,該技術的創新之處在于可以“實時制氫、無需儲氫,更沒有運氫環節”,也就是把前三個環節直接合成一個環節,他認為這樣極大地降低了氫氣泄漏的危險性。從經濟性來看,市場上鋁的價格每公斤已經超過10元,按照9公斤鋁制取1公斤氫氣計算,則生產1公斤氫氣的材料成本在63~90元,尚未考慮將塊狀鋁制成鋁粉的費用和能耗。因此,這種制氫路線并不符合節能和環保的要求。
業內專家認為,電解水制氫,確實被業界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一個方向。目前,制氫的主要手段是依靠化石燃料,但不能解決能源和環境的根本矛盾,并且碳排放量高。而電解水制氫是可持續和低污染的,不過技術并不成熟,成本高,能源利用率低。
工信部回應水氫汽車未獲得產品公告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針對河南南陽備受爭議的水氫發動機事件表示,未收到青年汽車公司該車型的產品準入申請,車型未獲得產品公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目前這款車型不能生產銷售和上路行駛。此外,針對社會各界關注的“騙補”疑問,工信部也回應,該產品沒有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不能申請新能源汽車補貼。
據了解,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由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共同研究制定,在補貼清算過程中,企業的申請材料通過企業注冊所在地財政、工信、科技和發改主管部門審核后,結果向社會公示,無異議后逐級上報至四部委,四部委組織開展材料的技術審核和車輛的現場審查,并將審核結果向社會公示,確保補貼申報公正公開。對違規謀補和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補的企業,追回違反規定謀取、騙取的有關資金,沒收違法所得,并按《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對相關企業和人員予以罰款等處罰,涉嫌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查處。
氫能汽車投資熱度不減短期難見回報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市場有41家整車廠商參與了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制造,市場上已有56款燃料電池汽車車型,25家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商,2018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投資及規劃資金已經超過850億元。
“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還很遙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便是豐田想要實現商業化,也要面對很多問題。這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過程,并且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看不到回報。事實上,從現階段來看,能夠成功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只會是那些大規模、營收盈利高的大車企。而一些邊緣的車企,本身就很難發展下去了,更沒有錢去支持它開發新技術,不過是想借這個噱頭圈錢。”資深汽車媒體人鐘師表示。
在日前舉辦的2019北京道路運輸展上,一家生產傳統發動機的企業也展出了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發動機。據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許多客戶對這款發動機非常關注,但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前景及高額的投資成本都不容樂觀。
一家知名客車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電動汽車退坡之后,很多像青年汽車這樣炒作噱頭或是沒有創新技術和產品的一大批企業將沒有生存空間,最終只能退出市場,這個時間大概不會太長,最多是三年,將迎來一場行業洗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