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廣東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預期好。作為全國經濟總量第一大省,廣東經濟為何能持續保持強勁動力,市場創業創新活動活躍?新登記市場主體(包括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數據,是一個重要觀察視角。羊城晚報記者梳理近三年廣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布的權威數據發現,目前,廣東每日新登記的市場主體已超過6000戶,占全國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的1/10,而珠三角千人擁有企業數已比肩發達經濟體,并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
日均6000多市場主體呱呱墜地
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廣東市場主體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態勢。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分別為161.58萬戶、195萬戶和229.74萬戶,同比分別增長16.45%、20.68%和17.82%。2018年,廣東新登記企業97.80萬戶。
如果按日計算,數據更顯搶眼:2016年廣東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已達到4415戶,2017年增加到5342戶,到2018年,廣東日均有6294戶新登記市場主體“呱呱墜地”,再創歷史新高。
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全國新增市場主體2149.58萬戶,新增企業670萬戶,亦即,廣東新登記市場主體戶數和企業戶數分別占全國的1/10強和1/7強。
2018年,全國各省份GDP前三甲為廣東、江蘇、山東。數據顯示,當年江蘇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65.3萬戶,同比增長7.3%。山東新登記市場主體168.1萬戶,比上年增長12.3%。廣東分別為229.74萬戶和17.82%,數量和增速均為最快的。
放眼全球,每千人擁有企業數中等發達經濟體一般為20至30戶左右,發達經濟體一般為50戶左右。截至2018年末,廣東每千人擁有企業44戶,其中珠三角達72戶,廣東該項指標已超越中等發達經濟體最高水平,珠三角達到發達經濟體水平。
第三產業集中近九成新增市場主體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地區經濟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轉化時,將迎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并成為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羊城晚報記者發現,近年,廣東新登記市場主體情況明顯體現了這一趨勢。
從產業占比看,2016年至2018年,廣東第三產業新登記市場主體的比重連年提升,從84.87%增長至86.68%,再增至88.67%,新增市場主體已接近九成集中在第三產業。
從增速看,第三產業新登記企業數量加速增長。2018年,廣東一、二、三產業新登記企業分別為0.59萬戶、14.42萬戶、82.78 萬戶,同比分別增長1.45%、-0.01%和9.79%,第三產業新登記主體增長接近一成,明顯高于一二產業。
哪些行業每年誕生的企業最多?2018年,廣東新登記企業最集中的三個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制造業,在全行業的占比為36.95%、15.53%和9.46%。
珠三角數量大,粵東粵西粵北增速快
從區域分布看,廣東新增市場主體仍呈現出珠三角地區聚集的特點,但粵北地區企業增長提速,粵東地區個體工商戶發展加快。2018年,廣東新登記企業97.80萬戶,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分別為88.17萬戶、2.83萬戶、2.92萬戶和 3.87 萬戶,占比 90.16%、2.90%、2.99% 和 3.96%。
對比2016年和2017年的數據可以發現,盡管超過9成的新登記企業都聚集在珠三角,但珠三角新登記企業比重在下降,從2016年的92.62%下降至2017年的91.72%,再降至2018年的90.16%。而粵東、粵西、粵北的比重都在連年提升,如粵北地區從2016年的3.02%增加至2017年的3.50%,再增加至2018年的3.96%,增幅明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