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鄒潔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確實有部分企業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忽視了安全生產投入。我想,一個明智的、有責任心的企業一定會處理好企業眼前利益和長遠發展的關系。因為他們都知道,如果安全生產搞不好,出了問題,那就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出了大事故,那將是對企業的致命打擊。”在6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再次向那些忽視安全生產的企業提出了警示。此次發布會主要是介紹當前正在進行的第18次“安全生產月”活動情況。
據孫華山介紹,今年以來,通過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整治,著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事故總量繼續下降,1~5月全國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5萬余起、死亡1萬余人,同比分別下降16%和18.1%;大部分行業領域事故下降,12個重點統計行業領域中有9個(煤礦、煙花爆竹、工貿、建筑業、道路運輸、鐵路運輸、水上運輸、漁業船舶、農業機械)實現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大部分地區安全生產形勢穩定;32個省級統計單位中有30個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25個未發生重特大事故。
但他也指出,當前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為此,應急管理部組織了8個組,由部領導帶隊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對14個省、34個化工園區、94家化工企業進行了明查暗訪,推動各地深刻吸取教訓,舉一反三、亡羊補牢,強化改進措施。
孫華山介紹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也是此次“安全生產月”活動中重點關注和推動落實的內容。包括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強化精準治理重大安全風險,強化安全保障水平,強化應急處置能力等。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孫華山強調相關部門要樹立安全意識。第一,要加強警示教育。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尤其是企業負責人、實際控制人,要始終對安全生產心存戒律,對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心存敬畏,對職工生命安全心存責任。要牢記企業不消滅事故,事故就會消滅企業;企業不把風險關進籠子里,就會把自己送進監獄里。“只有企業安全意識強了,自覺自律了,安全生產才能真正搞好。”
第二,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要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把安全真正作為發展的前提、基礎和保障。要緊密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嚴格的安全標準來倒逼化工、煤礦、非煤礦山等行業領域淘汰退出落后產能,有序釋放先進產能,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把結構調整與安全生產緊密結合起來,走好高質量發展、安全發展的新路子。
第三,要持續推進安全基礎建設。一是要靠科技保障。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提升高危崗位的智能化防控水平,提升機械化作業的程度。二是要靠技能的保障。培養有知識、會操作、有能力的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產業工人。三是要靠監管來保障。應急管理部與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檢建立了安全生產行刑銜接常態化工作機制,依法懲處強令他人冒險作業、危險物品肇事等七種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推動建立規范的安全生產法治秩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