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色在线观看,2018天天拍拍天天爽视频,大鸡巴嗯嗯啊嗯啊嗯啊嗯啊嗯啊日逼视频,日韩va免费线上看

首頁 / 

工信部積極推進 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持續深入

發表時間:2019-07-05 14:38
分享到:

  摘要

  工信部對國家工業遺產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要進一步提高國家工業遺產項目的申報質量、落實保護責任、探索遺產利用新模式、加強項目宣傳、強化工作協同。

  目前,各地相關部門都在積極探索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江西建立了分級分類的管理體系,江蘇主動將一批工業遺產納入城市規劃保護,山東堅持工業遺產保護與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陜西確立 “一個項目一套方案,一個遺產開發團隊一家工信主管部門”的模式,湖北將工業遺產相對較為密集的區域串聯,形成工業遺產旅游線路。

  ■ 中國工業報記者 高明靜 鄭春蕾

  5月9日,工信部在江西景德鎮組織召開了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現場會,匯集各地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和企業代表,就如何進一步做好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展開交流。工業遺產承載著中國工業發展的歷史,是工業文化和優秀工業精神的載體。近年來,工信部高度重視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不僅對全國工業遺產進行摸底,還分別在2017年、2018年認定兩批國家工業遺產,并于2018年發布 《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

  從五方面著手落實

  此次現場會上,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許科敏深入解讀了 《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國家工業遺產項目的申報質量。突出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藝術價值等四個主要條件。申請單位要具有較好的保護利用工作基礎。遺產項目產權要有明確的責任主體。

  二是要落實國家工業遺產保護責任。項目單位作為保護利用主體要建立健全保護制度。地方工信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國家工業遺產保護情況的檢查和評估。工信部也將建立和完善國家工業遺產檔案數據庫和信息平臺,組建專家組,并支持專業機構為遺產保護工作提供支撐。

  三是要探索國家工業遺產利用新模式。《暫行辦法》提出支持利用國家工業遺產相關資源建設工業博物館,發揮其公益作用,又可發展工業旅游,建設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小鎮 (街區)、創新創業基地,培育工業設計、工藝美術、工業創意產業等。希望各單位積極探索,特別是結合互聯網、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深入挖掘工業遺產文化價值,在加強保護的基礎上,科學利用物質遺存,形成各具特色的利用模式。

  四是加強國家工業遺產項目宣傳。凝聚全社會對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共識,積極引導社會公眾關注和參與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信部組織編制了國家工業遺產畫冊,舉辦了工業文化高峰論壇、工業文學和影視作品創作大賽等系列活動。下一步,工信部還將支持網上工業遺產博物館建設。

  五是要強化工作協同。要加強與文旅、國資、文物等部門合作,同時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培養專業人才隊伍,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專業機構。要發揮好協會聯盟、投融資機構和社會公眾等作用,共同推進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

  各地積極推進成效顯現

  在工信部領導下,目前各地主管部門都在積極探索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江西省建立了分級分類的管理體系,對全省工業文化資源進行統籌整理,按歷史年代、歸屬地域、所屬行業、工藝門類等進行整理分類。在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方面,江西始終堅持以保護為基礎,以利用促保護的原則,強調原址保護,堅持適度合理的開發利用,將工業、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實現工業遺產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步協調。

  “江蘇省主動將一批工業遺產納入城市規劃保護。早在2007年,無錫市人民政府就印發 《無錫市工業遺產普查及認定辦法》。2017年,南京市發布了 《南京市工業遺產保護規劃》。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江蘇工業博物館、文化創意園、工業旅游蓬勃發展。金陵機器制造局舊址華麗變身為1865創意園區,利用正在生產的廠區和工業遺存開展工業旅游,不僅實現了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還提升了品牌形象。”江蘇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說。

  而山東省則堅持工業遺產保護與工業旅游相結合,形成了一批工業旅游典型。張裕公司依托原廠址建立了葡萄酒博物館。東阿阿膠投資5億元,利用老廠區建設了集旅游娛樂、養生體驗、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產業聚集區,讓消費者全方位體驗東阿阿膠的歷史傳承和膳食養生。同時,山東還堅持工業遺產保護與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引導廣大學員干部和大中小學生進基地、受教育。

  作為擁有深厚文化歷史積淀的陜西省,歷來重視工業遺產保護,先后對全省工業遺產開展了三次摸底梳理工作。會同省文旅廳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旅游與工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工業資源與旅游資源對接融合,促進工業旅游健康發展。同時,陜西工信廳還組織省內各區市工信主管部門和工業遺產項目群體開展知識普及、方案研討,強化上下對接和指導,強調合理利用、科學開發,確保 “一個項目一套方案,一個遺產開發團隊一家工信主管部門”的一對一開發模式。

  湖北是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工業文化遺存歷史悠久、數量豐富、門類眾多。近年來,湖北省在政策法規、規劃布局、合理利用等方面加大了對工業遺產的保護。早在2012年,武漢市就出臺了 《武漢市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規劃》,將29處工業遺產分為一、二、三級,不僅劃定了工業遺產的保護建筑和風貌協調區范圍,還提出了相關強制性保護要求。對工業遺產相對較為密集的江漢區、口區、漢陽區,結合城市綠道,把工業遺產點串聯起來,形成工業遺產旅游線路。如,對漢冶萍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遺址進行搶救性開發,修建工業文化博物館,將古琴臺、晴川閣串聯,沿漢陽琴臺大道打造十里歷史遺址文化創意產業園等。

  此外,一些企業主體項目單位也形成了比較創新的保護利用經驗,如景德鎮陶瓷文旅集團的 “陶溪川”模式,五糧液公司依托工業遺產保護開展明清古窖考古檔案管理、打造世界級酒文化體驗的工業旅游模式,開灤煤礦及鞍山鋼鐵廠的博物館模式,以及751廠的創意園區模式等,都為進一步增強社會各界對工業遺產的保護意識,提升遺產利用價值,提供了較好的實踐與探索。

分享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