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代設計元素與百年歷史建筑相遇,將擦出怎樣的火花?見證近代佛山金融業發展的歷史建筑,在如今的年輕高校學子眼里意味著什么?日前,“最佛山·品禪韻”佛山首屆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創意設計大賽正式啟動。
本屆大賽由佛山市自然資源局主辦,佛山日報社承辦,以禪城區升平路63號(原秀麗儲蓄所舊址)為大賽選址對象,公開面向高校學子、熱衷歷史建筑更新利用的社會人士發出邀請,征集更新保護利用方案。
“它是佛山城市建設以及金融業發展歷史的一個見證。”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林佳博士介紹,升平路63號建筑始建于上世紀20年代,為三層中西合璧風格小樓,最初作為省立廣東銀行佛山分行(另一說為省立廣東銀行南海分行佛山分理處),是當時佛山唯一的銀行。
新中國成立后,這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佛山分行下屬機構。1953年后,為紀念舍身搶救國家財產的女工人向秀麗,更名為“秀麗儲蓄所”。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里成為工商銀行網點。后來,隨著業務不斷增長,小樓已無法滿足現代銀行功能需求,秀麗儲蓄所搬遷至升平商場對面。
如今,盡管該處建筑已鮮有人問津,但其在佛山銀行業發展的歷史地位卻永遠被銘記。2016年,該建筑作為佛山城市與金融業發展歷史的見證,憑借其突出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建筑科學價值,入選禪城區首批佛山市歷史建筑。
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該處建筑經歷了多次建設。“每個時代都留下了獨特印記,每個部分都留下了佛山的時代痕跡,這也是這個建筑非常有趣的部分。”林佳介紹,除了自身的價值,該處歷史建筑本身所處的歷史文化街區,有清代、民國、現代等不同時代的建筑,而63號就是這些不同時代建筑的交匯處,“所以這也是這個房子的寶貴之處”。
昨天,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學院建筑設計專業教授周彝馨特別帶了一批學生來到現場。“很想知道,年輕人對歷史建筑的理解,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佛山人,周彝馨自小生活在禪城區升平路一帶,對歷史建筑有著深厚的感情和記憶。她希望更多的年輕學子能參與進來,與歷史建筑擦出火花。
據了解,大賽共分兩大項目進行比賽:保護更新設計,重點是對建筑本身進行歷史建筑的保護目標下的更新利用和修繕設計;文旅項目策劃,重點是結合建筑物以及周邊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深刻的城市記憶進行文旅項目的策劃展示。
考慮到這處歷史建筑與佛山金融業的淵源,在圍繞歷史建筑本身進行的保護更新設計這一項中,主辦方特別設定了一個固定的主題——“金融博物館”,這也是本次大賽的亮點之一。參賽者可以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建筑功能的保護更新策劃與設計。
除了特設主題,為了充分激發參賽者的創意,主辦方還設定了“自選項目”主題。參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建筑功能的保護更新策劃與設計,充分體現其對歷史建筑文化價值的思考與更新保護利用的創意。
“希望能發揮專業優勢,做出一份滿意的作品。”啟動儀式結束后,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吳靜特地和同學們趕到升平路63號,近距離接觸這棟百年歷史建筑。她希望通過這次比賽,既鍛煉自身的能力,也為佛山保護歷史建筑出一分力。
“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歷史建筑保護。”市自然資源局禪城分局名保辦負責人區迅敏介紹,大賽重點面向高校學子和社會人士,對特定歷史文化建筑進行更新、改造、活化,加深人們對歷史文化建筑的認同感,進一步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助力佛山打造文化導向型城市。
過去幾年,作為佛山老城所在地,禪城不斷創新歷史建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模式,取得了豐碩成果。61處建筑被認定為首批歷史建筑;率先使用歷史建筑激光測繪技術為歷史建筑建立“基因庫”;啟動“探歷史風韻品老城建筑”歷史建筑保護活化活動……
“這是禪城保護利用歷史建筑的新探索。”區迅敏表示,本屆大賽集合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將推動禪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文保新格局。接下來,禪城將繼續大力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在守住“不大拆大建”底線的基礎上,讓千年文脈煥發新活力,讓千年古邑綻放新光彩。
據悉,本屆大賽公開向全社會征集比賽作品。鼓勵全國高校在讀學生參加(不限專業),參賽者可跨學校、跨專業聯合組隊。參賽者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參加,成員1~4名;每組可有不超過2名的指導老師。社會人士可自行投稿。
參賽作品一律不退,請參賽者自留備份,版權歸主辦方所有。參賽者需在8月31日之前提交報名表格至官方郵箱:foshan-ribao@163.com,郵件和報名表均命名為“創意大賽+負責人姓名和聯系方式”。
各方觀點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李凡:
本屆大賽讓參賽者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其所感受的真實體驗,將歷史建筑的文化屬性與設計元素結合,設計出一個個高顏值的作品,將為佛山歷史建筑保護積累寶貴經驗。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學院建筑設計專業教授周彝馨:
本屆大賽面向全社會征集方案,尤其是面向高校的年輕學子,非常值得肯定。讓年輕學子在比賽中,進一步加深對歷史建筑和歷史文化的認知,可以加深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有利于歷史建筑的保護和利用,也是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之舉。
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梁勵韻:
對于歷史建筑的保護,要通過合理的方法,在恰當的利用中加以保護,讓其融入現代都市生活。希望通過本屆大賽,讓升平路63號像一撮小火苗,點亮社會對佛山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的熱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