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承毅銘 王蕾

“五湖四海聚人才、不拘一格用賢才”。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為幫助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降本增效,南京拿出真金白銀8200萬元對引才成效顯著的創新型企業、對企業投入“高薪”請來的“高人”,給予相應的配套支持和正向激勵。誰是人才,不再由傳統方式評審產生,而是直接讓用人企業說了算,看他們愿意為這個人才開出多高年薪、投入多少資源。
8月1日,南京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為獲得經濟貢獻獎補的南京洛普科技有限公司邱建明、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馬志國、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周志謹等9位人才代表頒發支票牌;為獲得經濟貢獻獎補的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徐亮亮、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首席事務官丁清芬、蘇寧控股集團公共事務部副總裁何丹濤3位企業代表頒發支票牌。
企業代表徐亮亮向記者坦言,“獲得政府給予的100萬元‘高薪聘高人’引才獎,不僅解決了集團快速成長、高速發展中人才需求矛盾,同時,也已讓我們償到了‘攻堅克難’成功解決創新難題,獲得項目成功的甜頭。我們將借助于市委、市政府的‘關于科技產業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落實的強勁東風,抓住契機,多措并舉引入高端人才,為集團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據了解,2018年以來,南京市就推進實施“121”戰略(即,建設一個名城,即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兩個中心,即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堅持“五湖四海聚人才、不拘一格用賢才”的導向,在支持企業引才用才、提升企業發展質效、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舉措。
2018年市委1號文中,該市首次就獎勵政策開展試點試行。
所謂經濟貢獻獎勵,就是引入市場薪酬評價機制,對新引進人才年薪超過50萬元的,前3年按人才薪資的30%獎補企業,每家每年最高100萬元;對在職3年以上科技產業高層次人才,年薪超過50萬元的,根據個稅繳納的基數和額度,再給予相應的個人獎勵。
2019年1號文出臺后予以全面推開、全面升級。政策覆蓋方面,從原先的新型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擴展普惠到包括“獨角獸”、“瞪羚”、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等在內的全市各類創新型主體;兌現實施方面,從原先政策對象自主申報辦理,調整為大數據后臺抓取、免申報直接到賬,讓廣大企業和人才通過更加智能、便捷的渠道,享受政策紅利;獎補效益方面,2018年獲得貢獻獎勵的企業19家、人才410名,獎勵資金合計1462.46萬元;2019年獲得經濟貢獻獎勵的人才數量躍升到5395人,是去年的13倍,獎勵資金達8200余萬元,是去年的10倍。對新引進80余名高薪人才的30家科技企業,獎補額近千萬元,有3家企業可拿到100萬元的頂格獎勵。
據南京市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的政策含金量,在南京是力度空前的,在全國也是領先的。只要是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事情,我們都會遵循“客戶體驗”,積極探索創新;對企業和人才做出的每句承諾,我們都會用心兌現服務,努力做得更好。人才投入是最大手筆的創新投入,人才資本也是企業最高占比的創新成本,對高薪聘才的貢獻獎勵,不是錦上添花,而是不吝真金白銀,促進企業降本增效、不斷增強海內外人才市場競爭力的雪中送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