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電池行業百強企業名單”。天能動力國際有限公司以345.52億元再次蟬聯中國電池行業百強企業第一,同比增長28.4%。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296.11億元位居第二,同比增長48.1%。超威動力控股有限公司以269.48億元排名第三,同比增長9.3%。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分別以246.65億元和218.07億元位居第四和第五,分別增長32.7%和45.5%。
2018年度中國電池行業百強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達到4499.35億元,同比2017年3751.49億元增長19.9%。新一屆中國電池行業百強企業中鉛酸蓄電池企業25家,鉛酸蓄電池營業收入1187.46億元,占比26.4%;鋰離子電池企業39家,鋰離子電池營業收入1564.27億元,占比34.8%;鋰離子電池模組企業7家,鋰離子電池模組營業收入539.3億元,占比12%;鋅錳/堿錳電池企業9家,鋅錳/堿錳電池營業收入180.14億元,占比4%;鎳氫/鎳鎘電池企業7家,鎳電池營業收入30.04億元,占比0.7%;材料企業26家,各種材料營業收入754.05億元,占比16.8%;設備企業4家,營業收入63.39億元,占比1.4%。
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統計分析,2018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營業收入達到1727億元,比2017年的1589億元,同比增長8.7%。鋰離子電池的產量由1009億瓦時增長到1242億瓦時,同比增長23.1%。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儲能用電池市場的快速增長。
當前,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巨大,但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行業的整合正在持續進行中。隨著國家政策的深度調整和補貼的快速退坡,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市場將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2018年前20家企業裝機量占比91.8%;前5家企業裝機量占比73.6%。前2家企業占比61.3%。2019年1-5月前20家企業裝機量占比96.5%;前5家企業裝機量占比80%,前2家企業占比70%。2019年各個企業面臨著補貼大幅度下滑、能量密度及續航門檻下限提高、企業資金鏈緊張等多重壓力,市場進入快速洗牌階段,二三線梯隊企業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多家企業已放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業務,轉向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等小動力市場。
2019年上半年與新能源汽車配套的動力電池企業數量降到不足70家,下半年動力電池企業數量將進一步減少。
據了解,動力電池企業短期內壓縮成本的意愿十分強烈,將通過向上游隔膜、電解液、負極、正極等環節壓價等“降本”措施,以及提高能量密度、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等“增效”措施來盡可能彌補。未來三到四年,將是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最為艱難的一段時間,尤其是在降本壓力上,上下游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需要整個產業鏈協作配合共渡難關,企業要快速擴大規模,并通過產品性價比綜合優勢占領市場份額,但也要保持合理的現金流,以保障企業正常運轉。動力電池企業要將質量和安全放到首位,忽視安全的企業將要付出巨大的售后成本。只有擁有雄厚技術積累、足夠資金支撐、產品具有性價比優勢和對市場快速反應的廠商才能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贏得市場。企業要抓住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等機遇,設立國際化的研發機構,積極進行海外布局,推動產業合作向合作研發、品牌培育等產業鏈高端環節轉移,加快融入全球市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