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站在天齊鋰業 (江蘇)有限公司高高的望臺上,放眼望去,隔著一片郁郁蔥蔥的蘆葦蕩,就是長江航運碼頭,天齊鋰業依靠傳送帶源源不斷地把原材料輸送到工廠車間。中國工業報記者日前參加天齊鋰業媒體基地行活動時,天齊鋰業 (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倪鴻德表示: “天齊鋰業張家港工廠通過長江碼頭運輸原材料,完全符合環保標準。”
天齊鋰業日前發布的 《2018天齊鋰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出,除了擁有嚴格的生產質量管控體系和安全可靠的高品質產品優勢外,更要創造長期價值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全球范圍內推動產業整合與升級,堅決做到 “經濟利益決不能凌駕于環境、健康與安全之上”。
天齊鋰業 “向技術轉型”
作為鋰電產業的基礎元素,鋰被譽為21世紀的 “能源金屬”和 “推動世界前進的元素”,天齊鋰業目前正致力于成為以鋰業為核心的全球新能源材料產業領導者。中國工業報記者了解到,天齊鋰業把 “向技術轉型”鎖定在戰略版圖中,旨在為提高能源轉化與儲存效率和安全性,開發更加優質且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材料,持續改善人類能源生活方式,從而擺脫對化石能源產品的依賴。
在成立的20多年里,天齊鋰業經歷了企業改制改革、全球資本收購等多個階段。目前,天齊鋰業已經布局 “泰利森格林布什、四川雅江措拉、智利阿塔卡瑪”三個資源產地,以及 “四川射洪、江蘇張家港、重慶銅梁、西澳奎納納”四個生產基地。
根據 《2018天齊鋰業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天齊鋰業總資產446.34億元,同比增長150.19%;凈資產119.37億元,同比增長12.24%;鋰精礦銷量43.45萬噸,同比增長6.7%;鋰化合物及衍生品銷量3.77萬噸,同比增長16.25%;營業收入62.44億元,同比增長14.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2.57%;經營性現金流凈額36.2億元,同比增長16.95%。
惟一自動化生產工廠
近年來,受益于全球新能源 (電動)汽車及儲能需求的快速增長,全球鋰電池特別是動力鋰電池行業迎來了發展 “黃金期”。倪鴻德介紹,天齊鋰業張家港工廠是全球鋰行業惟一自動化生產工廠,通過采用脫硫系統、最嚴格的環保標準,已經實現運行效率高、運行成本低、雜質含量少、產品高端化的目標。
天齊鋰業張家港工廠通過各項措施,持續減少廢水、廢氣、固廢的排放。一是技術改造電池級碳酸鋰項目,2018年廢水排放總量同比減少10.2%;二是優化尾氣處理措施,2018年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70%;三是對固廢合理分類收集和處置可回收部分經相關檢測部門檢測確保無毒無害后,作為產品對外銷售。2018年,實現經濟價值1600萬元,對不可回收部分則委托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機構統一進行固廢處置。
2018年,天齊鋰業張家港工廠新增一套焙料氣流輸送系統對切地料進行收集,避免了切地料粉塵的擴散,進一步減少生產現場無組織排放揚塵的污染。工廠技術部工程師沈凱指著天空向中國工業報記者說: “你看,有成群的蜻蜓在飛。”
“自動化程度越高,環保水平就越好,經濟性就更高,客戶也更愿意采購我們的產品。”倪鴻德認為。
據統計,2018年天齊鋰業在產品和應用技術方面共投入約6200萬元,占全年營業收入的1%;境內外生產基地累計投入安全、環保的專項資金5931.56萬元,投入職業健康的資金564.12萬元。
“天齊鋰業通過自主研發、委托研發、引進吸收等合作方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鋰產品生產技術,解決了大量行業共性問題,引領行業持續快速發展。”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葛偉向中國工業報記者介紹。
國際化運營將成關鍵詞
2018年,天齊鋰業憑借投融資項目多點齊發:一是在獲取鋰礦資源持續保障的同時,積極打通下游產業鏈,開拓新市場布局。二是依靠研發創新、持續技改以及項目建設的穩步推進,逐漸釋放產能,不僅創造了產銷新高,也奠定了天齊鋰業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鏈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葛偉表示,當前國家新能源補貼逐漸“退坡”,從長遠看是正向的,對天齊鋰業來說是一個利好。因為,國家新能源補貼 “退坡”后,那些寄希望于賺 “熱錢”的企業自然會退出新能源市場。而有志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企業,則通過拼技術、拼質量,提高了企業競爭力, “良幣”就會更有市場。同時,國家環保政策向著越來越嚴的標準發展,但影響是正向的。只要有 “環保標兵”企業做榜樣,所有的企業在環保上都能早達標、早利好,從而規避了環境風險。
葛偉認為,作為全球領先的鋰產品供應商,中美貿易摩擦對天齊鋰業的影響非常有限。未來20年,國際化運營將成為天齊鋰業的關鍵詞,即使市場千變萬化,但天齊鋰業始終堅持做實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與安全性,共同創造經濟與社會價值。一是夯實上游,不斷擴大資源優勢;二是做強中游,主要致力于化工和鋰鹽;三是滲透下游,目標是鋰材料和鋰電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