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王蕾 通訊員 劉勖嘉 陳雯萱
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創立于2003年,創辦不過15年,已經是南京新一輪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活動板塊和規劃建設的未來九大新城之一。
日前,中國工業報記者再次走訪調研該園區,給記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園區企業產房施工呈現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們加班加點忙碌著早點投產。走進徐工集團凱宮重工南京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延奇戴著安全帽一邊接電話一邊招呼著我們,連聲說:“不好意思,太忙了。”據蘇總介紹,短短幾個月,他們的盾構機公司業務量又擴大了,我們的市場不僅在江蘇擁有半壁江山,而且業務量已發展到跨省也不錯,他的心愿就是,在盾構機領域里面熬出一片天,利用掌握的技術,變廢為寶,三年讓公司上一個大臺階要突破10個億,感覺現在做盾構機再制造,越做越有信心,現在我們又用三分之一的價格從國外購買舊的設備回來,配上附件,通過技術再制造再出口,應該說這個市場非常廣泛,如果國家某部門能夠在設備回收領域,有一個統一的規范標準就好了。
目前,園區像徐工凱宮重工這樣類似的企業還很多。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濱江開發區實施“高端產業大集聚、騰籠換鳳大置換、新城建設大變樣、服務效能大提升”四輪驅動發展舉措,一年半時間,該園區初步形成了信息通信、新能源智能汽車、高端智能裝備、科研現代服務四大主導產業體系;引進了以中興通訊、LG化學電池、烽火通信、卡耐電池等百億級旗艦項目為龍頭的31個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近千億元。
今年上半年,園區完成地方生產總值增長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地方外貿進出口增長13%;實際到位外資已于上半年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四大產業布局高速推進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園區引進了一批韓國LG化學電池項目、卡耐新能源電池等重點龍頭企業,吸引眾多重點配套產業 。據悉,韓國LG化學電池項目作為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供應商, LG化學以先進的高科技技術為基礎,引領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公司主要產品為汽車動力電池,可以實現“0尾氣”和“0 CO2”。從單電池、模組、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池組制造到技術服務等,在動力電池方面為用戶提供綜合性產品與服務。未來該產業在園區可實現千億級的新能源及汽車產業園。
在電子信息通信方面,以中興通訊、中信科等一批龍頭企業為中心,也引領上下游配套零部件企業入駐了園區。據了解,中興通訊全球無線系統設備及波分產品的制造,如果正式投產后,一系列產品年產能總量將達到約500萬臺規模。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會有一個有了龐大的上游配套企業貼近基地,落戶園區,將會推動產業鏈更好合作,必形成一個“千億級”通信產業群。
在高端智能制造領域,以互聯網+為契機,以現有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為基礎,構建以智能制造為重點的新型制造體系;在科研現代化方面,重點引進科技環保產業,同步發展新的物流等現代服務業。
歸零翻篇再出發
聚焦主導產業突破,加速轉型升級發展。濱江人以“三年三大步”的發展步驟,實現“34511”的總體目標,即通過3年的的“二次創業”,在4大制造業領域,新引進內外資重大項目50個以上,項目總投資超過千億元,實現產出規模突破千億元。
提速產業升級。緊扣信息通信、新能源及汽車、高端智能裝備、節能環保四大先進制造產業和科技研發、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方向,加速優質項目招引;把落地項目投產達效作為打造千億級先進制造業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堅定不移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不遺余力幫助入園企業提質增效,不斷挖掘資源空間,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
加快創新驅動。大力引進高端人才,針對先進制造業緊缺人才,加大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團隊招引力度;集聚優質創新項目,推進同濟大學江寧新能源材料創新中心等高端平臺建設,引培高端人才,孵化優質項目;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充分發掘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行業影響力,引導創新資源集聚,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打造“政產學研”一體的產業生態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