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行業指數4升2平2降。如下表所示,8個分行業指數均位于景氣臨界值100以下。其中,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指數下降,建筑業和社會服務業指數持平,工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指數較上月均有所上升。
分項指數5升1平2降。如下表所示,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綜合經營指數、成本指數和勞動力指數仍保持在景氣臨界值100以上,其他指數仍位于100以下,效益指數仍處于最低位。
分地區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指數分別為92.2、93.7、94.0和90.3,東北地區指數依然最低。從指數變動情況來看,西部和東北地區指數上升明顯,中部地區指數升幅不大,東部地區指數有所回落。
8月份的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反映出中小企業運行情況有以下幾個特點:
企業信心仍需提振。從反映企業信心的宏觀經濟感受指數和綜合經營指數來看,8月份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為105.6,比上月下降0.1點,連續5個月下降;綜合經營指數為104.2,與上月持平,結束連續4個月的下降態勢。
市場預期逐漸企穩。由于生產經營出現好轉,需求回暖,企業銷售和庫存狀況有所改善。市場指數上升,8月份為89.8,比上月上升0.2點,結束連續4個月下降的狀況。在調查的8個行業中,4個行業國外訂單指數上升,4個行業銷售量指數上升,3個行業庫存下降。
經營成本有所上升。8月份成本指數為101.5,比上月下降0.2點。在調查的8個行業中,4個行業生產成本上升。說明減稅降費政策效果在中小企業體現還不明顯。
資金狀況仍需改善。8月份資金指數為99.2,比上月回升0.1點,結束連續4個月的下降態勢,但仍低于景氣臨界值100。其中,流動資金指數為91.8,上升0.2點;在調查的8個行業中,5個行業流動資金指數上升、7個行業應收賬款下降,說明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渠道仍然不暢,中小企業融資緊張狀況持續。8月份融資指數為90.2,下降0.4點,8個行業融資指數均下降。
勞動力供求趨緊。由于工業、建筑業、房地產和社會服務業景氣狀況有所改善,就業狀況有所好轉,市場需求增加,勞動力供應趨緊。8月份勞動力指數為106.9,上升0.1點。其中,需求指數為103.8,上升0.2點;供應指數為110.0,下降0.1點。與此同時,就業結構性矛盾凸顯,技術工人和大專以上畢業生供不應求。
投資有所增加。受市場預期、信心和資金面有所改善影響,企業投資動力有所回升。8月份投入指數為91.4,上升0.3點。在調查的8個行業中,6個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指數上升。
效益狀況有所改善。8月份效益指數為71.5,比上月上升0.3點,仍為8個分項指數最低值。在調查的8個行業中,5個行業效益指數上升。
行業景氣狀況有所改善。8月份,工業指數在連續4個月下降后首現回升,其中企業綜合經營指數、國內外訂單指數和銷售量價均有所上升,同時流動資金改善,應收賬款下降,固定資產上升,工業企業效益有所改善。房地產業指數在連續4個月下降后,首現回升,其中企業綜合經營指數、國內訂單指數和銷售量價均有所上升,固定資產投資回升。建筑業指數由降轉平,其中國外訂單、銷量、固定資產投資和企業效益指數均有所上升。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指數由升轉降,其中宏觀經濟感受、企業綜合經營、國內訂單、銷售量指數均下降,生產成本上升,固定資產投資和效益指數下降。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指數均由降轉升,其中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指數下降,流動資金、固定資產投資和效益狀況改善。社會服務業指數由降轉平,其中宏觀經濟感受指數上升,企業綜合經營指數上升,銷量、流動資金、固定資產投資和效益狀況有所改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指數繼續下降,國內訂單下降、流動資金緊張、人力成本上升、企業效益下降。
下半年國內外環境依然嚴峻復雜,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中小企業企穩回升的基礎尚需鞏固,對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政策儲備。近期,央行推出利率定價機制改革,著力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8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一系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隨后央行即全面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同時還定向降準,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在促進消費方面,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近期促進消費工作重點任務安排》。隨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以及促進消費政策落地見效,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得到改善。
附注: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指標解釋
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Index)是反映中小企業經濟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數。
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通過對國民經濟八大行業的3000家中小企業進行調查,利用中小企業對本行業運行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判斷和預期數據編制而成,是反映中小企業經濟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數。
SMEDI的取值范圍為0-200之間:(1)100為指數的景氣臨界值,表明經濟狀況變化不大;(2)100-200為景氣區間,表明經濟狀況趨于上升或改善,越接近200景氣度越高;(3)0-100為不景氣區間,表明經濟狀況趨于下降或惡化,越接近0景氣度越低。
在行業選取的過程中,依據國民經濟各行業對GDP的貢獻度,共選取了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社會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住宿餐飲業等八大行業。每個行業的調查內容,具體包括八個大的分項:宏觀經濟感受、總體經營、市場、成本、資金、投入、效益、勞動力。在具體調查過程中,考慮到不同行業的特點,八個大的分項里的細項調查有所區別。
分項指數解釋
八個分項指數 |
解 釋 |
宏觀經濟感受指數 |
通過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的感受程度,以及對行業總體運行的看法來反映。 |
總體經營指數 |
通過企業家對本企業綜合經營的感受情況來反映。 |
市場指數 |
從市場的各個環節如訂單、生產、銷售、以及庫存等方面來反映。 |
成本指數 |
通過企業家對生產成本的感受來反映,具體方面還涉及原材料和能源的購進價格、勞動力成本等方面。 |
資金指數 |
從企業的流動資金、應收賬款、以及融資等方面的情況來反映企業的資金狀況。 |
投入指數 |
從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科技投入等方面來反映企業的投入狀況。 |
效益指數 |
從企業的盈利狀況(增盈或減虧)來反映企業的效益。 |
勞動力指數 |
從勞動力的供應、需求方面來反映勞動力的綜合情況,具體還涉及到普通勞動力、技術工人、以及大專及以上畢業生的供需狀況。 |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