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順利高效完成首批啟動的 “白云鄂博礦集區成礦作用與深部找礦預測研究”和“包鋼白云鄂博主東礦深深部礦體相關性探測”兩個科研項目。資源所組織了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三維建模的聯合研究團隊,從2019年7月至今,已完成1:5000專項地質填圖12km2,1:1萬面積性重磁測量1469個點,東礦兩條精測重磁剖面319個點,跨越白云鄂博礦區及華北地臺北緣36公里重磁聯合剖面852個點。1:2.5萬地球化學采樣57km2,各類物性測量660余塊。取得系列新的認識:
一是通過大比例尺專項地質填圖,厘定了賦礦碳酸巖成因及形成方式,解決了鐵、稀土找礦基礎性地質問題。查明了賦礦碳酸巖空間上成分變化規律,指示了碳酸巖漿-流體運移方向,為鐵、稀土深部找礦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是圍繞生產實際需求,重點開展鐵礦成礦規律研究。根據礦化蝕變分帶(云母化帶、霓石化帶、閃石化帶)、接觸變質分帶(云母角巖、長英質角巖)等空間分布規律,礦體產狀、礦石礦物結構構造和礦物組合特征,提出了白云鄂博鐵礦屬于自交代類矽卡巖型鐵礦,并建立了找礦勘查模型,初步確定鐵礦深邊部找礦方向。
三是初步查明了白云鄂博稀土組分元素空間差異性富集規律,發現了白云鄂博礦區局部富集中-重稀土,對于重新理解白云鄂博稀土成礦作用及尋找更有價值的中-重稀土具有一定指示意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