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王蕾
制約企業的發展,除了核心技術,就是資金。融資難,融資貴,一直困擾著企業的發展,尤其是中小企業,在沒有任何抵押物質的情況下更是難上加難。為了能夠讓小微企業輕裝上陣,10月初,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充分發揮融資擔保體系作用 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蘇政辦發〔2019〕77號,以下簡稱《若干措施》),這是江蘇針對融資擔保行業發展出臺的系統性政策文件,對完善融資擔保體系,引導融資擔保機構聚焦支小支農主業,推動融資擔保行業加快轉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1月12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該《若干措施》進行解讀。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2021年底前至少有1家政府出資為主、以支小支農等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為主業、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并明確了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最低注冊資本,其中設區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注冊資本不低于5億元,有條件的力爭達到10億元;縣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注冊資本不低于3億元。力爭通過3-5年努力,單戶1000萬元以下的支小支農融資擔保業務占比達到80%以上。
支持省級政府性再擔保機構牽頭構建完善全省融資擔保體系,通過參股、控股、托管市縣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等方式,開展行業整合,推動市縣融資擔保行業整體發展。
對主要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的各類融資擔保機構,各級財政部門可以通過增資獎勵、風險分擔、保費補貼等方式提供支持。
繼續調降再擔保費率,逐步將合作機構平均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其中: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收取的擔保費率原則上不超過1%,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以上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收取的擔保費率原則上不超過1.5%。
設立省級融資擔保代償補償資金,每年不低于3億元,并實行動態補償。加強與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接,優化風險分擔機制,推動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銀行業金融機構、省級政府性再擔保機構(含省擔保代償補償資金)、合作融資擔保機構按比例分擔風險。
完善銀擔合作機制。推動轄內融資擔保機構與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總對總”合作,細化業務準入和擔保代償條件,明確代償追償責任,強化擔保貸款風險識別與防控。
只針對小微企業和“三農”業務,不區分融資擔保機構性質,無論是政府性、國有還是民營擔保機構,只要開展小微企業和“三農”業務且擔保費率符合要求,即可享受補貼,充分體現了“兩個毫不動搖”的原則,從而引導行業進一步聚焦主業,積極支小支農。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見效,推動全省融資擔保,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提供更好服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