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下簡稱北斗系統)于2012年12月27日起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連續無源定位、導航、授時等服務,北斗導航儀也開始向社會投放進行試用。他透露,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牽頭制訂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未來十年預計總投入達四五百億元。
2020年左右實現全球覆蓋
北斗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據了解,2012年北斗系統共發射了4箭6星,完成了16顆衛星的系統組網,同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系統精度和穩定性,擴展了系統覆蓋區域。
“經測試,北斗系統的總體性能與美國GPS相當。但與GPS相比,北斗系統還具有自己的特色。”冉承其介紹,“由于北斗系統保留了試驗系統所具有的位置報告、短報文服務,用戶除了能夠知道自己在哪個地方,還可以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哪兒,讓自己知道別人在哪兒。這是北斗有別于其他導航系統的重要特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導航工程辦公室主任吳東也表示,“北斗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導航與通信緊密結合起來,這是目前世界上其他導航系統所不具備的。”
此番北斗正式上崗意味著中國順利完成了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二步。根據此戰略,到2020年左右,北斗將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冉承其表示,“我們正在進行北斗系統覆蓋全球的建設,為此,未來十年預計需要發射40顆左右的衛星。根據規劃,2013年北斗系統沒有發射任務,將從2014年開始后續組網的衛星發射。后續組網衛星的研制生產和準備工作已經開始啟動。”
產業發展有賴推廣使用
衛星導航產業前景巨大,它和互聯網、移動通信并稱為世界上三大IT產業。曾有專家預計全世界衛星導航產業可以達到5000億美元左右,中國約為5000億元。冉承其表示,從目前勢頭來看,將遠遠超過預計。一項行業統計顯示,2012年衛星導航產業已經超過1200億元,所以衛星導航應用的前景非常樂觀”。
據了解,作為朝陽產業,北斗已經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2011年以來,國內有一大批企業開發和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芯片模塊和終端,帶有北斗衛星導航功能的衛星導航儀已經開始向社會投放進行試用。
冉承其表示,“希望到2015年,北斗產業在中國整個產業中占15%~20%,到2020年占70%~80%的比例。”目前國際上提供導航服務的主要有兩大系統,即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北斗系統的加入,將使國際導航市場版圖面臨重新洗牌。
北斗產業應用的前景被廣為看好,但由于北斗產業剛剛起步,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如GPS相比,還有差距,尤其是地面應用還相當薄弱,用戶數量相對GPS而言較少。“性能已經達到或者接近,最大的差距是在價格上,這需要動員全社會應用,讓北斗芯片價格盡快降下來,同時盡快提高性能。”冉承其說。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