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慰祖
工業遺產是人類工業文明時代為世界留下的寶貴文化財富。從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定義出發,工業遺產應屬于不可移動的物質文化遺產。其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知識價值、科學技術價值、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受到重視。那么,如何讓這些工業遺產在當今產業轉型發展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華麗轉身,是廣大曾經輝煌過的工業企業普遍關注和苦苦思考的問題。
遵循設計方法論
工業遺產在當今以“文化引領、科技支撐、需求導向、設計方法”的創新驅動發展新時代再創輝煌,要遵循設計方法論的科學創新思想,集成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社會經濟、法規標準、鄉規民約等知識要素,設計創造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工業遺產旅游產品。
那么如何設計一個讓工業遺產“活”起來的文旅項目,其核心在于挖掘工業遺產的文化內涵,著力體現工業遺產的特征,在設計規劃上,要充分保護、留存工業遺產的環境機理、特征形象、特有建筑,讓文脈不斷、讓形象不毀、讓記憶永存、讓體驗鮮活。如:798藝術區讓人不能忘懷的“包豪斯”經典建筑水泥大車間,751的煤氣儲罐、煙囪,以及751號的機車。正是這些建筑家具的保存,讓人們對工業文明時代敬仰。同時,傳統工業廠房建筑、曾經笨重的機器、龐大的反應罐釜,無不形成時代的沖擊力和強力的回憶。
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的建設,使用的是國家“一五”期間捷克援建的郵電電話設備廠,隨著產業轉型,廠房閑置。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與企業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西城區政府的支持下,以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理念,創建了中國首個“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園區”,超凈車間建成了會議中心,車間辦公室成為了創意公司的創業基地,庫房成為了3D打印服務中心,紅星獎博物館、未來設計師培訓教室、創意空間、等均為車間改造而成,而寬敞的捷克特色樓梯也得以保留。
此外,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也要實時更新,在保護其外部機理的同時,要注重構建產業的內涵,將閑置的廠房、管理用房和一切空間加以改造設計,讓人們在空間中研究設計,探索發展。
打造品牌效應
旅游是通過游覽陶冶情操、享受生活、追求文化、休閑購物。受到旅游者喜愛的工業文化旅游是體驗游,體驗時代的發展、體驗曾經的經歷、體驗傳統的工業文明、體驗文化消費的原生態。要讓工業文化遺產游與時尚購物娛樂消費相結合,與傳統工業文明的時尚消費相結合,讓旅游者在走進工業文化遺產時肅然起敬,又感到時尚新穎。沒有灌輸,只有體驗,在體驗中升華,進而認同其服務的品牌,讓社會認知。
首鋼園區就是在探索這一模式。冬奧組委的入住,堅持了工業文化遺產不是拆掉重來,而是在加強保護的基礎上,讓其實現可用化運營。首鋼廠區除了將車間廠房改做冬奧組委的辦公用房外,對工業設施進行了維護和修復。同時,將那些大車間開辟成了冰上運動場,用于訓練,也可作為市民休閑鍛煉場所。另外,廠區的機理等得以保留和強化,老食堂成了首鋼旅游餐廳,首鋼香腸、防暑汽水、自制面包、食堂小菜都成為了旅游者的可口午餐。首鋼在工業時代鑄就了名牌,再賦予了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內涵,實現了品牌資源疊加,有了更為強勢的品牌影響力。
挖掘發展資源
工業遺產的文化和旅游價值已是有目共睹,但如何挖掘好、運用好、發展好其資源,為產業轉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作用?設計方法論是指導,資源挖掘是關鍵。
以規劃設計建設張家灣設計小鎮為例,選擇張家灣有三大理由:一是歷史文化深厚,位于京杭大運河北端,居于今天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被譽為“大運河第一碼頭”,體現了設計小鎮通達四方,聯系海內外的重要地位。二是張家灣鎮是改革開放的示范區,從集體經濟到鄉鎮企業,從工業大院到產業園區。同時,其產業經濟發展有基礎,曾經是中國設計紅星獎的巡展第一站,可培育為“設計之都”的金名片。三是張家灣鎮地理位置優越,位于行政辦公區的南部,符合中央批準的新一版北京城市總規提出的“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布局的要求,充分體現了“都”與“城”、疏解與提升的辯證關系。(本文作者為北京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盟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北京設計學會創始人。)
請輸入驗證碼